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三明
文明创建,让有品质生活成色更足——梅列区做实“文明三明”文章打造宜居宜业家园侧记
http://wmf.fjsen.com 2021-05-11 15:01:44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小区里的“四点半学校”

文明风5月11日讯  4月27日,福建省召开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梅列区蝉联省级文明城区称号,为擦亮三明“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增光添彩。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近年来,梅列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持续做实做足“文明三明”文章,以文明创建新答卷为新时代新三明建设作出梅列应有贡献。

品质之变,啃下城市精细治理“硬骨头”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是城市功能拓展、品质提升的过程。

东乾社区内的丹蓉新村属于老旧小区,两年前,张女士和丈夫带着儿子从外地来到梅列,一家人租住在丹蓉新村内。

“当时小区巷道四通八达,违建多、卫生差、人员杂,有考虑过搬家。”张女士说。

如何改变小区现状?梅列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先后投入500万元,实施小区道路“白改黑”,安装路灯,设置停车位,拆除违章搭建……丹蓉新村环境大变样。

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常态化管理。2019年10月,丹蓉新村发动党员、有威望的老住户等参与,成立了第一届业主自管委员会,引导小区居民自己动手,加强小区日常管理,有效解决了社区人手不足、服务难以延伸等问题。

宜居环境要住得安心。业主自管委员会积极和社区、街道沟通,协调安装了门禁系统、监控设备,进入社区的陌生人都要登记。

“治安有保障,卫生也有人管,住着放心,办事也方便。”张女士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丹蓉新村发生的可喜变化,是梅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的生动缩影。2018年以来,梅列区实施“十大攻坚项目”,开展城市管理“五难”治理,先后投入8000万元改造提升19个老旧社区,新增泊位9098个。

集贸市场环境不仅关乎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更直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

“现在和以前比真是大变样啊!”走进三钢小高炉农贸市场,瓷砖地面干净整洁,购物环境宽敞舒适,前来购物的林女士连连点赞。

一年前,这里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场内漏水积水,市场环境脏乱。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梅列区投入约500万元,对三钢小高炉和列西山头市场实施产权属地化改建。改造后,购物环境焕然一新,各类产品分类经营、批零分开。

从解决集贸市场环境问题入手,进一步推进集贸市场规范经营管理。

梅列区以列西山头市场和三钢小高炉市场为试点,融入信息化管理方式,将各摊位证照信息、食品安全“一品一码”等群众关心的内容,进行实时公示。

集贸市场还设置了公平秤、农残快检室等功能区,市民购物时可以自助比对,如果对购买的商品存有疑问,市场内投诉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

在各大市场,梅列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卫健局,对经营者实行每日测温、每周检查,保障经营者安全健康上岗,严格防控来源不明、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食品流入市场。

“我们还在各个集贸市场设置了公益宣传广告,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市民和经营者养成文明习惯。”梅列区市场监管局局长蔡光赠说。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作为全省6个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试点区域之一,梅列区以梅岭、富华和玖珑3个社区作为试点,先行实施垃圾分类,普及居民9772户。同时,建成3座智能厨余垃圾处理中心,日均减少厨余和餐厨垃圾量40余吨。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集贸市场软硬件、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一桩桩、一件件,梅列区下足“绣花”功夫,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建设等十余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啃下城市精细治理“硬骨头”,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让广大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力量之变,家园情怀点亮文明之城

文明创建,重在全民共建共享。

梅列区不断拓展“好人”示范引领效应,激发广大市民家园情怀,不断增进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和热爱,积极投身文明创建行列。

“请问附近卖家具的地方往哪走?”4月29日,一位经过三明万达广场“日月星志愿服务驿站”的市民,试探性地向内探头询问。

“往前走,然后过马路。”一位志愿者说完,担心他走错了方向,又陪他走了一小段路,才放心回来。

回到小木屋志愿者名叫陆小均,从市政工程管理处退休后,每周一到周五,基本都到这里“上班”,志愿服务已成为他退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退休空闲时间多了,希望还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老陆的想法质朴而温暖。

在这间不到10平方米服务驿站,像老陆这样的志愿者有40多人,他们都是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驿站坚持每天开放,仅半年就提供志愿服务1200多人次。”万达广场日月星志愿服务驿站的负责人邱菊珍说,驿站还负责志愿者注册、招募、志愿服务需求对接等工作。

点上盆景成面上风景。根据市委、市政府做好“四篇文章”工作要求,市文明办全力打造志愿服务站“升级版”,目前已推出30个日月星志愿服务驿站。

一个个驿站,就像一个个温馨的港湾。如何让更多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持续发光发热,用善行义举播撒文明风尚?

梅列区设立“四点半学校”,招募志愿者在下午放学后,解决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接送难、照看难问题。目前,徐碧街道东乾社区、列西街道龙岗社区等6个教学点均设有“四点半学校”,招收学生100多名。

今年,梅列区党政机关每月一主题,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志愿活动,干部职工利用周末时间,走进挂包社区和村,开展清理“僵尸车”、铲除小广告、做好文明劝导等活动,采用服务时长积分兑换制,以“小积分”激发治理“大能量”。

退休职工魏春华成立百姓护河志愿服务队,参与人数从最初市区几十人,已辐射到12个县(市、区),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目前,梅列共青团青年突击队、老兵志愿服务先锋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先后成立,人人参与、处处见文明。

汇聚爱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目前,梅列区在“志愿三明”平台注册志愿者3万余人,注册团队480余个,发布项目9800多个,记录时长11万8千余小时,位居全市前列。

身边的典型更富感召力。截止目前,梅列区培树“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37个,连续两年获得福建省“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优秀组织奖。

机制之变,久久为功力促常态长效

文明创建,重在常态长效。梅列区不断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的自觉行为,让文明之花绚丽绽放。

梅列区建立健全“处级领导包项目、区直部门包社区、文明单位包门前、专项督查组包监督”的“四包”工作责任制,将任务分工到位、责任分解到人,使辖区各级文明单位的“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自查自纠成为常态。

文明创建点多面广,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压紧压实责任,又要大胆创新,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东乾社区总人口7800多人,通过整合辖区共建单位资源,成立社区大党委,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党组织,打造成一个较紧密的党建共同体。

“通过党建共抓、文明共享、活动共办、和谐共建等形式,以党委引领社区工作,形成了‘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工作模式。”东乾社区党支部书记林静怡说。

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党旗在创城一线高高飘扬,为文明创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动力:

——梅列区划分“五大战区”,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开展“三引领三联系”“步行查创城、骑行看文明”等活动,文明创建全民参与;

——依托智慧梅列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立起即时整改后的配套动态管理机制,坚持推行城市管理“街长制”,与“梅列微城管”平台联合,细化20个城区社区541个网格管理,在35个主次路段、街巷配备街长、巷长、楼栋长,联动各相关职能部门近300人协同办公、精准服务;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完成列西街道、徐碧街道、翁墩社区、东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站)建设,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覆盖,不断深化节日主题活动;

……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破解难题……体制机制创新,让梅列文明创建亮点纷呈。

文明创建不仅是城市,还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长效管理。

“我们从四个方面、11个细项制定评分标准,建立一户一册的积分档案,对所辖的商户和住户进行量化评分。”洋溪镇上游社区书记张欢介绍说。

“共建共享积分制”评比率先在上街、新街村试点。通过评选,12名住户、8名商户获得了首届“文明户”和“文明商户”的称号。

“积分制的精髓就是用加法添动力,让减法督促改进。”张欢说,小小评比积分榜,让村里的不文明现象逐渐消失,村民之间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站在省级文明城区新起点,梅列区奋楫扬帆,努力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征程上,谱写文明创建新篇章。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