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将内厝镇免费提供的菊花送给上山祭扫的居民。(黄国文 供图)
清明节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今年清明节期间,翔安内厝镇黄厝村迎来了祭扫高峰。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与以往习惯给先人烧纸钱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不同,今年当地清明祭扫吹起一股“绿色低碳风”,村民祭扫时不再是放鞭炮、烧纸钱,而是献上一株株淡雅的白菊花,祭奠祖先。
设6个服务点免费送菊花
“园区禁止明火,不点香烛、不烧纸钱、不放鞭炮,感谢大家配合!”在翔安香山北门停车场,十几名党员志愿者放弃清明节假期,穿着红马甲,在上山的路口处耐心劝导居民们文明、低碳祭扫。记者看到,在志愿服务点的一张桌子上,还摆放着几十个打火机。
“这是我们的‘战利品’!今天上午,不少村民将打火机和要烧的纸钱留了下来,带走了我们送上的菊花。”翔安繁星支家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董毓毓告诉记者,内厝镇多山,辖内有锄山、妙高山、鸿渐山等,清明祭扫带来的山林防火压力比较大。为此,今年内厝镇响应翔安区委文明办号召,倡导绿色、鲜花、无烟祭扫,由镇政府出资,向去年新引进的花卉大棚基地采购10000株菊花,满足全镇各村居百姓祭扫需求,让他们免费领取菊花,敬献祖先。
“给我来一束”“我需要两束”……现场不时有居民来领取菊花。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清明期间,内厝镇特别在小盈岭寺入山口、锄山第二通道、香山北门停车场、准提寺入山口、花枞村后入山口、锄山公路出米岩设置临时站点,每个点至少有10名志愿者加入“文明祭扫”劝导队,帮助上山祭扫的群众免费领取菊花。
与放鞭炮、烧纸钱等传统祭扫方式相比,今年的翔安内厝镇,清明祭扫没有了烟熏火燎和污染环境,居民们以更环保、更安全的方式寄托哀思,杜绝了因祭扫不当引发的火灾。
淡雅的白色菊花代替了烟熏火燎的纸钱。(董毓毓 供图)
新项目助力传递文明新风
获得这一福利的除了清明上山祭扫的居民,还有黄厝村一些在祖厝、老宅敬拜祖先的居民。在位于黄厝村的繁星基地门口,清明期间摆放了不少菊花,免费向居民们提供。
“这些花就种在我们村里,最近正好在采收期,我也去帮忙砍茎,赚了些外快呢!这次移风易俗活动,我们全家举双手支持!”黄厝村村民黄大妈是村里映山红老年舞蹈队成员,平时不忙的时候,她会约上姐妹们一起到家附近的花卉大棚里打零工。她说,用菊花替代烧纸钱祭扫特别好,首先不污染环境,其次鲜花很漂亮,也是对去世亲人的一种祝福。
记者跟随黄大妈来到菊花大棚,只见一列列种植的菊花,花团锦簇、清香扑鼻。大棚内大部分的菊花已采摘,村民们正忙着包装和发货。据相关负责人吕敦盛介绍,去年他来到黄厝村种植了10亩菊花,品种主要是“精之诚”“光玉”。“今年产量大约有30万株,平均每天的供应量在3万株左右。”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黄厝村不断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新模式,引进新人才、新技术、新资源,在打造“艺匠小镇”带动文化产业的同时,充分发展休闲农业、家庭农场、大棚种植等产业项目。像菊花种植这种引进项目,既增加了村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也让“文明祭扫”新风真正吹进老百姓的心里。(海西晨报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余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