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3月4日讯(通讯员)初春时节,在地处闽清高山地带的上莲乡寒意未散,但乡民的心都暖暖的——因为,这里有上门解忧帮忙的妇女志愿队,有替邻里化解矛盾的议事评理中心,还有一群热心人默默奉献。互助的事迹处处传响,让这个人口稀少、老弱留守的高山乡充满家的温情。
近日,闽清县上莲乡党委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一支队伍 带来“家”的关怀
“碰上困难,一个电话她们就到”“她们常上门问难处,帮我们解难题,像家人一样”……走在上莲乡顶洋村,处处可听见当地老人对“她们”的赞美——“她们”是上莲乡顶洋村组建的妇女志愿队,一支为扶助村中老弱而成立的妇女队伍。
顶洋是上莲的高山村,到乡政府需走10余公里山路,村里常住的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和部分残障者。子女不在身边,日常打扫卫生、出门看病对他们来说困难重重。
能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上莲乡党委及乡老人会牵头指导下,顶洋村村民黄美花带着村中20多名妇女挑起了照顾老弱的担子。
只要有空,志愿队就到老人、五保户等家中帮忙打扫卫生,清理房前屋后;当老人们有医疗需求,志愿队统一安排,请来医生诊疗。
“留在村里的多是年老体弱的村民,大家能帮衬就尽量帮衬!”黄美花说。
目前,上莲乡已有5个村组建了妇女志愿队,为村中留守的老弱村民送去关怀,还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大家日常生活。下一步,该乡还将推动各村组建自己的妇女志愿队。
一个平台 营造“家”的和谐
生活在乡村,邻里常打照面,矛盾、纠纷难以避免。
而在上莲,得益于议事评理中心的建立,拖了三年多的土地纠纷半个小时就了结了,一度受阻的水渠修建也沟通妥了……一系列摩擦顺利化解,和谐互助的氛围在全乡蔓延。
在上莲,各村村部及该乡老人会都设有议事评理中心,专为村民协调矛盾纠纷。
“议事评理重在公平公正,要让评理得到群众信任,让群众服气,评理员是关键。”乡老人会会长范桂淮介绍,该乡议事评理中心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成立了一支由辖区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乡贤200人组成的议事评理队伍。
“这些评理员常和村民们打交道,对村里情况熟悉,他们说理村民也乐意听。”范桂淮说,依托这些评理员,搭建了一个有事能说、有理能评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如今,有矛盾找议事评理中心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
2020年,上莲乡议事评理中心成功化解13件矛盾纠纷。
一种坚守 诠释“家”的奉献
在上莲乡,“家”的成就,同样离不开一群热心人的无私奉献与坚守。
被乡亲们唤作“阿香妹”的池菊香是上莲乡邮政支局邮递员。九年来,不论晴雨,她总是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山路,为村民投递包裹、信件。送件时,她常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捎带日常生活用品和药品,还挨家挨户送了便民联系卡,让大家有困难就联系她。“阿香妹”说,她对这条邮路有了感情,只要乡亲们需要,她愿再跑20年。
上莲乡后佳卫生院院长林丽钦驻守山乡27年,主要服务当地7个行政村,村民大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由于人手不足,她要担起医生、护士等多重角色,遇到无人陪护的老人输液,就一直守着。林丽钦还常要出诊,不仅为老人、孩子看病,更像大家的亲人一样,处处给予关心。她说,如果可以,她愿做村民们一辈子的“120”。
乡村教师张钟已扎根上莲偏远乡村的育人岗位15年。由于当地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儿童较多,张钟既当老师又当“家长”,照顾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他常放弃节假日,组织孩子们外出野炊、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沟通和增进了解。在张钟的培育下,孩子们的话多了,自信心足了,成绩也提高了。“我是山里出来的孩子,我知道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他说,他愿坚守乡村,为更多的山里娃点亮成长的明灯。
一群干部 创新“家”字工作法
在这个人口并不多的高山上的乡村,为何人人乐于奉献,处处涌现家的温情?“这离不开在这里诞生的‘家’字工作法。”上莲乡乡长黄伟说。
2016年,在闽清县推进脱贫工作期间,上莲乡扶贫干部创新探索扶贫模式,在扶贫中注入“家”的温度、“家”的感情,“家”字工作法应运而生。
同贫困户话家常,实行一周一家访,一月一次家庭会议,一月吃一餐饭,一月住一天,一月干一次农活,忧其所忧、谋其所谋;为贫困户办家事,对涉及贫困户增收项目、“三保障”等问题,主动去办、马上去办、全力去办;与贫困户成家人,共度重大节日、共同劳作、陪贫困户病人看病、满足贫困户微心愿等……
“随着‘家’字工作法的不断深化与推行,在全乡掀起了一股扶弱助困的风潮,对于困难群体,大家都乐于奉献、热心支持。”黄伟说。
眼下,在学雷锋纪念日,乡里的这群“活雷锋”正点燃新一轮的帮扶热情。
(供稿单位:闽清县委文明办,图文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