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仅2月16日单个视频片段在社交平台就累计观看千万次,相关话题数据也在持续增长。“河南春晚出圈”“河南春晚真中”等留言活跃在各大网站。(中青网)
《唐宫夜宴》采用5G+AR的技术将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巧妙融入到节目中去,再现盛唐的文化风貌,让观众体验了一把身临其境的穿越。
近年来,随着《典籍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节目的走红,故宫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热销,以及越来越多将“国潮”融入设计理念的服装品牌,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受众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多有技术、有思路、有兴趣的年轻人开始自发成为传统文化的推广者。笔者认为,走好文化传承的创新路,既需要植根历史,又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用好科技这把利剑。
植根历史,奏出文化强音。虽然我们鼓励在传承中创新,但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因植根历史。一些历史穿越剧,剧情不符合史实,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文艺创作者不应一味的追求娱乐、商业化,要认真探寻艺术创作和真实历史的平衡点,打造出尊重历史、能引入深思的作品。
精益求精,打造工匠精品。电影《你好,李焕英》成为今年春节的票房黑马,可以说,贾玲这次的跨界是成功的。她花了三年的时间筹备这部由自己妈妈的故事改编而来的电影,电影既有笑点也有泪点,充满真情实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一个好的文艺作品,离不开创作者们的沉潜钻研和反复打磨,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一次高超技艺的呈现,更是一次与群众的情感共鸣。
科技赋能,打造视觉盛宴。《唐宫夜宴》的成功,离不开科技赋能,采用了5G+AR技术实现让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表演者的完美结合,为观众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文艺创作者要巧借互联网东风,主动适应新传播形势。后疫情时代,为了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各地推出了线上闹元宵。莆田市积极运用新媒体,通过“文化+旅游”的宣传方式,用丰富的影像资料让大家在线上直观感受莆田特有的元宵盛况、特色产业以及非遗文化,可谓是一举多得。
《唐宫夜宴》这种巧用国宝,传承国风,复兴国潮的创作方式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准平衡点,立足互联网思维,善于从历史和生活中汲取养分,方能打磨成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涵江区委文明办 陈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