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5日讯(本网记者 叶伏国)在宁德市古田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扶贫帮困,服务他人;他们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他们点亮希望,温暖人心。大病病人的床榻前、偏远山区的课堂上、逢年过节时的敬老院……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是这个寒冷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志愿者。他们中大部分志愿者都是普通群众,有的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的是自由职业者,还有退休职工。
过去十多年,这家民间公益组织以爱之名,行善之举,持续激发公益力量,温暖越来越多人群。
“暖冬”活动
关爱温暖不缺席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不仅来看我,还给我送来吃的和穿的。”连日来,宁德市古田县黄田镇118户困难家庭,陆续收到了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志愿者送来的棉被、食用油、大米等。
志愿者入村开展“暖冬”活动。受访者供图
自2011年起,古田爱心公益联合会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一年一乡镇送温暖献爱心暖冬大型公益活动”,志愿者们在城东街道、平湖镇、卓洋乡、凤都镇、泮洋乡、吉巷乡等地留下了公益足迹。
会长张敏青说:“‘一年一乡镇’是我们组织的年度规模最大的公益活动,我们每年都坚持开展这项活动,希望对贫困群众的关爱永不缺席。”
志愿者入村开展“暖冬”活动。受访者供图
连日来,100余名志愿者走进黄田镇9个村(居),慰问了118户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为了让他们过一个好年,志愿者们送来了米、粮、油、被子、手套等爱心物资和慰问金,还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卫生、换被子、贴春联、剪发等。
“这些年,我们走过很多村镇,帮扶过很多困难群众,收获了很多感人故事。”吉巷乡水北墩村是联合会帮扶的老对象,也是让张敏青印象最深刻的村落之一。村民张存花育有一对儿女,几年前丈夫在一次车祸中去世,生活的重担压的张存花喘不过气,日子过的也是有上顿没下顿。
2017年初,张敏青带着志愿者到其家中走访时,张存花还十分排斥。在志愿者一遍遍解释和开导之下,张存花渐渐敞开心扉。此后,连续3年,张敏青对这个家庭百般关注,除了日常慰问还时常组织他们一家外出旅游。目前,张存花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现在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了。
实地走访慰问贫困户,是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每个志愿者最日常的工作,这一件件看似普通简单的工作在张敏青眼里却有着不简单的意义。
“走访活动的工作非常细且杂,但为了核实每户困难家庭的真实情况,我们必须一一入户调查。大家说,不愿落下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因此二次走访也是常有的事。” 张敏青说。
每当志愿者走访回来,大家都会坐在一起,反复讨论帮扶活动中设置的小细节。张敏青举着例子,“担心受助老人们舍不得花钱,志愿者们将发给每户的300元慰问金换成20元的零钱;农村老人的牙口普遍不好,就优先选择线面、粉丝等易于咀嚼的食物;慰问过程中不给帮扶对象添麻烦,所有人员自备干粮……”
9年来,每当岁末年终,在古田县的许多村落,古田爱心公益联合会志愿者的身影温暖着帮扶对象的心灵,在他们的帮助下,每户困难户都获得了价值近1000元的爱心善款和物资。
爱心汇聚
众人拾柴火焰高
2003年,张敏青还是玉田在线“古论家园论坛”“爱心公益”版块的一名版主。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她积聚了一群热心网友与社会爱心人士,发起一系列公益活动。
2009年,张敏青等论坛骨干成员发起成立古田县爱心公益联盟,志愿者们终于“师出有名”,此后这个爱心团体不断吸引当地爱心人士加入。
志愿者为老人换新衣服。受访者 供图
2011年,爱心联盟成立两年之际,张敏青便和大家商量着举办“‘一年一乡镇’暖冬大型公益活动”,可有限的人力和未取得法律资质的“尴尬境遇”让他们筹划起来举步维艰。
志愿者为老人理发。受访者 供图
为了让活动正常运行,张敏青便动员自己兄弟姐妹为母亲办70大寿的寿宴款项全部捐出。那一年,古田城东街道18个行政村以及自然村走访摸底到的32户特困老人,如期收到了志愿者们送来的物资和慰问金。
随着志愿者团队不断壮大,古田县爱心公益联盟的善行义举渐渐覆盖了古田全县。此时,一些芜杂的声音传来,有人质疑志愿者们是“作秀”,还有人说这个所谓的草根公益组织是非法的。
“善款缺口大、人手不足,活动开展得特别艰难,让我们这个组织合法化是必须解决的事情”。张敏青很快将申请注册的事情付诸实践,经过三年的奔走筹措,2014年9月,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正式在古田县民政局注册,成为该县首个民间爱心公益组织,让平时零散的公益活动趋于常态化、规范化。
图为志愿者上门走访登记困难群众情况。受访者供图
有了常态化的组织机构,活动也得以持续开展,形式也日益丰富。联合会坚持每年分发各类公益宣传材料2万多份,定期举办“邻里守望、情暖古田”志愿服务活动、“‘衣’旧美丽”益起捐衣活动、“保护母亲湖,你我当作为”翠屏湖环保活动、“玉田公园环保行动”我们都是城市的美容师、“金秋阳光助学”助力大学生圆梦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传播公益理念和志愿服务精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形成了良好声誉。2014年,被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第十届福建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的1300余人,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这个爱心队伍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个体户、个人加入爱心队伍,联合会甚至还收到了印尼、新加坡、意大利、美国等华侨的善款。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对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把无私的爱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张敏青说。
保护“母亲湖”
践行环保公益理念
除了热心于扶贫帮困,服务他人,2016年起,古田爱心公益联合会这群志愿者开始专注环保领域,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宣传,都少不了他们。
古田县翠屏湖,素有"福建太湖"、"福建千岛湖"之美誉,水域面积达37.1平方公里,不仅是全省第一大淡水湖,又是古田县的母亲湖。
图为志愿者在清洁湖面垃圾。受访者 供图
为了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保护翠屏湖行列中来,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与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推出翠屏湖护湖行动,除了通过周期性的活动形式,清理湖泊垃圾,保持湖水洁净,保障湖水质量之外,还特意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宣传教育、引导奖励等方式带动民众的护湖主动性,提升整体保护湖区意识,并借此机会发展关注水环境的环保志愿者,加入由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百姓河长”队伍,共同参与公众水环境监督。
翠屏湖作为古田的母亲湖,既是古田县的一张名片,又承载着古田人民长期以来的儿女情怀。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引导人们参与到保护母亲湖志愿活动,不仅降低了母亲湖的污染状况,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沿湖居民自觉主动保护母亲湖的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据介绍,古田县爱心公益联合会从2016年至2019年期间先后开展了15次的“保护母亲湖大型公益活动”,爱心志愿者的足迹遍布环湖各乡镇。
三年来,参与保护翠屏湖活动人数达3000余人,悬挂横幅100余条,发放环保宣传资料20000余份,发放环保袋、垃圾桶等环保物品600多个。2018年“古田县保护母亲湖环保公益项目”被宁德市委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11月获得福建省第三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
“环保公益不能只关注空气,还要关注水、土壤;我们也不能只在大型活动上、重要节日里进行演出,还要深入社区和基层进行宣传。”张敏青说,开展保护母亲湖大型公益活动不仅美化景观,改善河边生态,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唤醒更多人内心的公益情怀和爱护环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