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福州 > 闽侯县
硕果累累!闽侯文化惠民工程暖人心
http://wmf.fjsen.com 2021-01-28 11:31:47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创新推动,增强文化惠民精准性

一是“点单点将”实现精准惠民。闽侯县借助“互联网+”,采用“超市化”供应、“菜单式”选择、“订单式”配送等方式,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信息的实时对接、传递和反馈。

通过整合县文化馆、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县曲艺传习所、各镇街及社会团体的优秀节目和人才,形成“点单”库、“点将”库。“点单”库涵盖独唱、舞蹈、曲艺、小品、器乐等各类节目120多个,“点将”库有省级音乐、美术、文史等方面名家60多位。

群众登陆闽侯县文化馆网站、闽侯文化微信公众号等文化“超市”,自行点选喜欢的节目和名家,“订单”将通过“周末农家戏台”“乡村公益讲坛”“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活动向群众精准配送,实现“百姓想看什么就演什么”。2019年至今,各镇街通过“点单”配送闽剧、曲艺、歌舞等节目120多场,“点将”配送40多项。

二是“你选书我买单”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闽侯县图书馆携手福州越洋图书城开展“你选书,我买单”荐购活动,读者可直接在图书馆网站登记预购新书,或到协议书店购书,由图书馆“买单”,新书可供读者借阅或赠阅,让读者拥有更多选择权,实现从“图书馆买什么,读者看什么”到“读者想看什么,图书馆就买什么”的转变。截至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你选我买”活动14场,采购图书上千册。

三是通借通还打造“全民书房”。依托闽侯县图书总馆、14个乡镇分馆、292个村级农家书屋,通过统一数据采集、统一编目、统一平台管理、统一设备配备、统一图书采购、统一配送的方式,建立三级总分馆通借通还制度,不定期更新流转图书,实现县域公共图书资源共享,既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又为群众就近借阅提供便利,让家门口的“书房”成为现实。

分类供给,打造文化惠民金品牌

聚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闽侯做足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服务文章,持续打造品牌项目,切实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一是做活大众文化项目。闽侯县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每年放映3900多场农村公益电影、1200多场次校园爱国主义影片,放映工作名列全省前茅。其中,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获评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是福州唯一上榜的基层电影服务集体。

“村村响”广播有力推进,制作播出《乡播播》44期,深受群众喜爱;疫情防控期间,采用福州话和普通话双语广泛宣传《防护手册》、指挥部公告等,效果良好。闽侯县组织“百村千场”戏曲下乡,结合移风易俗、扫黑除恶、孝廉勤政等主题宣传,积极开展闽剧、评话曲艺进乡村、社区演出。

2019年以来,闽侯县共送演闽剧114场,评话曲艺58场,受益观众达8.3万多人。同时,定时定点深入中小学,开展闽剧、曲艺教学活动,为传承发展打下“未来”基础。

二是打造精品文化项目。从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出发,创新打造“高雅艺术走进闽侯”特色品牌,闽侯县通过邀请国内外各类顶级高雅艺术团队来县演出,为群众提供亲近艺术、聆听大师、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2019年以来,闽侯县共举办爱尔兰踢踏舞剧、俄罗斯芭蕾舞剧等高水平演出近16场,涵盖音乐剧、舞蹈、儿童剧、话剧、合唱等多个门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端艺术。

三是培育体验文化项目。依托闽都民俗园,紧扣农耕、民俗文化主题,结合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闽侯县组织开展种植、收割、采摘农作物、制作传统美食等“四时物语”亲子农事体验和研学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群众体验传统民俗魅力、感受本土文化之美。

2019年以来,闽侯县共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12场次、农耕文化体验14场次,做到“四时有花、月月有节、周周有戏”,满足群众各个时令、节庆文化需求;利用海峡民俗文化节、闽侯喜街开街等时机,组织现场体验非遗手作、感受非遗魅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每年均举办多场非遗展示及体验。此外,2019年底的县博物馆奇妙夜活动,集祈福、寻宝、游园、逛市集、手作等于一夜,让广大群众过足文化瘾、跨文化年。

融合资源,扩大文化惠民正效应

一是融合县级媒体强惠民。闽侯县融媒体中心发挥优势,策划推出福州话节目《讲有味》,既有传统谜语、节气风俗、民间歌谣新唱等,也有紧扣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的话题攀讲,既传承方言文化,也促进方言研究整理,受众好评如潮。

截至目前,播出《讲有味》116期,受众约40万,每周热线互动时段均有350多名听众参与交流,极大推动了乡土文化和县域文化的传扬。综合运用H5、问卷、直播、航拍等多种形式,推出《送戏下乡庆国庆,村民直呼过瘾!》《闽侯人民有福了,快来“私人订制”你的文化大餐!》等上千篇文化惠民报道,配合惠民演出提供新颖活泼的互动参与渠道。此外,深入挖掘闽侯特色,制作播出十五集电视纪录片《家住闽江边》,推出新媒体视频栏目《看闽侯》,得到新华社、“学习强国”平台采用推广,不断提升传播效应。

二是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强惠民。闽侯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搭建“文化服务平台”,组建文化志愿服务支队,以闽都民俗园大舞台为主阵地,常态化开展文艺汇演,做到周有活动,月有汇演,打造百姓身边大舞台。同时,闽侯县发挥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组织青橄榄合唱团、喜娘协会等文艺团队“常下乡”“常在乡”,将文化服务送到社区、校园、企业等;积极推动各级文明单位和文化志愿服务队与基层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惠民活动,共谋共创、共建共享,打造出接地气、暖民心、永不走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三是融合线上云服务强惠民。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文化惠民活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抗疫作品“云”征集,动漫《喜娘喊你防疫情》、创意视频《如果文物会说话》等一大批原创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不少作品还荣登“学习强国”;举办教育宣传“云”展播、少儿故事大王“云”比赛,共推出“线上观演”“线上观展”“线上慕课”68期,举办图书云阅读、云展览25场,文化微信、微博等订阅浏览量、微信菜单服务点击量、线上检索续借图书量等均持续攀升;闽侯博物馆成为全省首批持续线上送展的博物馆,举办线上直播宣教活动7场、临时展陈3场、文物展览53期。各种丰富多样的线上文化云活动,为群众“长知识”“找乐子”,让群众足不出户乐享文化大餐。(中共闽侯县委宣传部供稿)


1  2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