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分站来稿 > 泉州市 > 德化县
德化县龙浔镇以文明实践推动乡村德治善化
http://wmf.fjsen.com 2021-01-26 10:10:08 来源:德化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培源

龙浔镇南门社区开展“助推移风易俗 共建文明社区”宣传活动。图源:龙浔镇政府

德化县龙浔镇于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村镇”,2019年入选泉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镇。近年来,龙浔镇以德治善化深化乡村治理新实践,着力整资源、抓队伍、创特色,在移风易俗示范创建行动中不断探索新经验。

整合资源

盘活整合全镇现有教育、文体、科普、普法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阵地。比如,选取宝美“全县经济笫一村”典型代表,建成首个村级博物馆“宝美振兴馆”。

以小见大,集中展现德化“小县大城关”发展历程;紧抓中纪委官方网站推介的宝美苏氏家风家训,选取“合浦还珠”单辅等具有故事性、教育性、知名度强的廉政人物,依托苏氏、单氏祖祠建成苏氏家风家训馆、单辅廉政教育基地。

利用丁墘村中共德化支部旧址豹尾堂、陈列馆等现有资源,提升建成面向全市的中共德化支部旧址“忆初心”教育基地。通过各类阵地建设,来推动深化移风易俗各项工作。

龙浔镇开展唱响祖国颂歌活动。图源:龙浔镇政府

强抓队伍

强化组织推动、党群带动,整合机关干部、社区志愿者等人员,组建“1+19+N”“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1”即镇级服务总队,“19”即19个村(社区)服务小队,“N”即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科普、普法等不同类别服务支队。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实现“整镇推进、全域突破”,发挥全镇志愿队伍作用,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全镇现有移风易俗志愿队伍19支、志愿者超600多人,年均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30多场,打造出群众身边的移风易俗宣传平台。围绕文艺传播,以老年队伍、行业协会等为依托,组建南音、快板、德化山歌、广场舞等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

其中,山歌、南音、快板服务队将移风易俗编入曲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有效发挥了宣传劝导作用。围绕卫生医疗,以县中医院、龙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骨干,吸收部分具有相应医疗执业资质的民间爱心人士,成立爱心医疗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免费体检、爱心义诊等活动。围绕政策宣讲,成立老人、党员、团员、工人、教师、村(社区)干部等对象类别宣讲队13支,广泛开展文明新风、移风易俗等各类理论宣讲,全面提升群众知晓率。

龙浔镇评选表彰“新时代文明户”。图源:龙浔镇政府

特色创新

开展“创十星评十户”评选。以户为单位设立“道德账户”,分文明创建星、移风易俗星、助人为乐星、诚实守信星、孝老爱亲星五个类别进行积分制量化考评,并根据积分综合结果评选“新时代文明户”,给予文明户星级评定、积分兑换、优惠公共服务等褒奖激励。

全镇现有省、市级文明村(社区)8个,各级文明家庭320户。选树宣传“基层最美人物”。在镇及各村(社区)分别设立“善行义举榜”,积极参与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通过媒体宣传和巡回宣讲等形式,营造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

丁墘村村民毛碧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英山村村民黄秀红入选福建省身边好人榜,并荣获2019年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称号;德化六中老师孙炳章获评“福建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并当选为全省仅两名的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针对精准扶贫对象,纳入合作社和基地种养体系,由技术能手担任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做好传帮带,全镇68户贫困户中有38户实现产业脱贫。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推广英山村“爱心食堂”做法,进一步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关心关爱留守老人工作机制。(德化县龙浔镇)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