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厦门 > 湖里区
厦门湖里:居民化被动为主动 助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http://wmf.fjsen.com 2021-01-14 09:48:15 陆晓凤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邹玒

遍布湖里区的垃圾箱房,不仅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将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新风尚。(湖里区供图)

好载体 垃圾就地资源化 厨余变为肥料

一直以来,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垃圾分类的最终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垃圾分类准确率的提升是关键。

早在三年前,湖里区就坚持以准确率为导向,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各环节实行全流程管控,厨余垃圾日收运量曾一度达到410吨,超过全市厨余垃圾日收运总量的60%。

尽管湖里区垃圾分类整体工作位居全市前列,但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道路上,该区并不满足。

如何给垃圾“瘦身”,提升居民的参与感、满意感、幸福感,实现垃圾分类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

在三年多的垃圾分类工作中,该区在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上,逐渐摸索出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把喝完的牛奶利乐包做成风格新潮的围裙、用旧毛线和麻绳缠在玻璃瓶上制作创意花瓶……在殿前街道,垃圾不仅变废为宝,还扮靓了小区环境,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2017年,为了让居民学会垃圾分类,殿前街道、翔鹭社区以及小区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绿翔妈妈志愿服务队。三年来,绿翔妈妈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地走访,宣传垃圾分类,开展了“环保社”“酵素工坊”等一系列活动,在社区里掀起了环保热潮。

如今,居民们不仅认真进行垃圾分类,还尝试将垃圾变废为宝,“绿翔妈妈低碳环保项目”更是荣获2020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在金安社区,厨余垃圾处理机上个月刚刚入驻,就得到了居民们的好评。这个占地七八平方米的“神器”,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不仅能“吃掉”小区大部分厨余垃圾,还能“吐出”肉松状的肥料。

负责操作机器的工作人员孙伟杰介绍,机器事先放入菌种微生物,微生物遇到厨余垃圾之后就会进行降解,厨余垃圾的大部分会转化为气体排出,而余下的泥土状物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它每天能处理100公斤左右的厨余垃圾,产生的肥料将投入小区以及金安小学的绿化带使用。

无论是投放“厨余垃圾处理机”,还是开展“酵素工坊”活动,其背后,体现的是一场全民参与、落实垃圾分类的绿色行动。

“将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检验的不仅是处理设备的工艺和技术,更是对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的一场无声考验。”湖里区垃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整合街道、社区、物业、业委会及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将垃圾分类融入小区居民日常生活,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推动厨余垃圾减量,让垃圾分类变得有温度、有回报、有欢笑。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一些“脏乱差”小区和老旧小区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越来越高涨,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好举措 整合优化投放点 建成121座垃圾箱房

过去,一提到设置垃圾投放点,居民们普遍“嗤之以鼻”,由于垃圾发出异味,谁都不愿意把投放点建在自己家门口。

如今,路过垃圾桶紧捂口鼻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遍布湖里区的垃圾箱房,不仅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将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新风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湖里区投放的垃圾分类一体化箱房,是湖里区垃分办指导专业厂家机构,根据湖里区实际情况进行专门定制的。它不仅集合了生活垃圾投放点的各项功能,还具有宣传播报、消杀除臭、密闭清洗等功能,有效避免了垃圾桶裸露、蚊虫滋生、污水横流、拾荒者随意翻捡垃圾等现象,为今后定时定点收运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湖里区早已开始探索垃圾投放点位合并。推动垃圾箱房建设,正是湖里区整合优化垃圾投放点位所推出的有效举措。这一具有前瞻性和便民性的举措,在垃圾分类工作后期推进中,得到了印证,是符合垃圾分类工作发展要求的。

一年多来,该举措已在具备建设条件的居民小区、“村改居”社区进行推广,并形成“一个点位配备一名督导员”的督导机制。目前,辖区已建成121座垃圾箱房,有效提升投放点位周边环境卫生水平。“只有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配齐了,才能方便大家参与其中。”湖里区垃分办相关负责人说。

做得早,做得好!追求完美,永不止步。接下来,湖里区还将牵头组织相关高校研究团队、业内专家学者、社会热心环保公益人士及优质企业,就湖里区垃圾分类推动过程中的技术路径、工作模式及相关设备工艺等进行论证研究,提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为今后垃圾分类推进提供思路参考。(厦门日报记者 陆晓凤)

1  2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