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让更多“静音”成为文明主旋律
http://wmf.fjsen.com 2020-12-31 10:52:29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近日,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据介绍,“静音车厢”将推多项静音服务,包括关闭列车上娱乐设施的声音、提供服务指南、全程服务无打扰等,而对于屡次劝阻无效的不静音行为,有可能被纳入铁路旅客运输领域信用管理。(12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出门在外,除了安全,很多人想要一份安静。但现实中,总有一些喧嚣围绕在身边,令人避而远之。而此次试点推出的“静音车厢”,始于群众呼声,汇聚多方意见,既有服务,也立规矩,可谓多管齐下。

一方面,除了购票时能选择“静音车厢”之外,在“静音车厢”内部,还关闭了列车电视声音,列车员也尽量不通过车厢,并为旅客提供服务指南,让车厢内设施位置一目了然,旅客无需找人询问。另一方面,对于在“静音车厢”内大声接打电话、手机开外放等不静音行为,列车员会先提醒再引导,对屡劝无效的则可能会被纳入铁路旅客运输领域信用管理。

除此之外,“静音车厢”的推出还具有公益与引导属性。选择“静音车厢”,既不会额外增加购票费用,对于携儿童出行的旅客也并没有直接拒绝。在点选“静音车厢”提示后,系统还会自动弹出5条“静音”约定,提前向游客“约法三章”,对于文明乘车的引导作用不言而喻。

“静音车厢”虽好,引发的担忧也不少。其一,乘坐“静音车厢”的旅客,如果睡觉时打呼噜怎么办?其二,开设“静音车厢”,是否意味着其他车厢不用静音?其三,让少数人乘坐“静音车厢”,让大多数人乘坐普通车厢,会不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等等,这些疑惑恐需进一步用细节优化。

在公共场所,静音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义务。现实中,公共场所“噪音”扰人,引发的纠纷并不少见。因此,保持静音,不仅在于不打扰他人,更在于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以“无声”的方式展现“有情”的关怀。事实上,一些地方也通过“人防+技防”的举措,保障市民“静音”权益,比如鼓励戴耳机跳广场舞,错峰推行工地施工等等。

要让“静音”成为文明主旋律,还需多方“大合奏”。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拓宽“静音”的公共区域,将更多地方纳入“静音”管理。也要进一步明确“静音”条件,制定“静音”行为准则。另一方面,需让“吵闹者”付出相应“成本”,利用高科技对不静音行为取证,对屡教不改者予以严查。同时,公共区域管理方,不妨推出更多配套服务,当环境中声音轻了之后,在视觉标识、科技手段上下功夫,让各种指引一目了然,让各类问题扫“码”即答。(莆田文明网 吴昊)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