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在深田社区用手机记录“远亲不如近邻”。(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东南网12月5日讯(本网记者 卢超颖 刘玮 刘学佳)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12月5日,“近邻”模式专家研讨会在厦门市思明区举行。中央党校有关领导、国内社会治理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专业刊物编辑等50余人参加研讨会。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专家学者们实地走访了思明区“近邻”模式党建示范点,包括“近邻”模式的起源地深田社区、“老城街巷”治理样板仁安社区、中高端住宅小区治理代表宝嘉誉峰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典范观远里小区等。
1985年至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生活期间居住在思明区深田社区图强小区,留下了手书“远亲不如近邻”贺年卡寄赠邻居的佳话。近年来,思明区传承弘扬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深入实践“近邻”模式,立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了以“居民与居民之间近邻互助、居民与组织之间近邻守护、组织与组织之间近邻共建”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有效破解城市治理中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等难题。
思明区委书记廖华生为专家学者们介绍展品的历史。(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研讨会上,思明区委通过“近邻”宣传片、“近邻”画册、调研报告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了思明区实践“近邻”模式的经验与成效。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们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或高屋建瓴,或深刻剖析,或提纲挈领,畅所欲言,以专业的视角、独到的见解,为深化“近邻”模式探索提出了“金点子”和“新路子”。
厦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非公工委书记曾丽娟在研讨会上致辞。她指出,思明区作为“近邻”模式的发源地,一直以来不断深耕细作,通过治理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全面推广“千百万”群众工作法,扎实推动近邻党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思明区委书记廖华生围绕“时代在呼唤‘近邻’、‘近邻’选择了思明、思明将赋能‘近邻’”等三个方面讲述了“近邻”模式在思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时代背景和探索实践,也对今后“近邻”模式的深化拓展和优化提升表达了信心和期许。
仁安社区讲解员为专家学者们介绍社区党建工作。(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近邻”模式专家研讨会现场。(东南网记者刘玮 摄)
会上,中国组织人事报社总编辑徐月高、中央党校科研部一级巡视员郑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包国宪、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金太军、清华大学社科院副院长兼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熊跃根、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包雅钧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研讨发言。
中国组织人事报社总编辑徐月高在发言中表示,走进思明区“近邻”模式党建示范点,从中聆听了思明近邻党建鲜活故事,感受到了思明近邻党建的创新实践,是一次难得的媒体观察和学术思考。徐月高认为,思明近邻党建的探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思明工作生活期间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示范性,“可以说思明的近邻党建是厦门乃至福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生动写照和精彩树立”。
观远里小区的居民代言的“近邻墙”吸引专家学者们驻足观看。(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很受震撼,思明近邻模式是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城市治理非常重要的探索,对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有很好的借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曹现强表示,思明“近邻”模式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邻里和睦,乐善好施”的良俗,赋予了其时代的内容,即友善、关爱、互助、包容,特别是通过党建实现党与人民之间相互的信任、彼此的支持,共同谋发展的一系列举措,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曹现强特别提到了嘉莲街道莲花北社区观远里,该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小区没有物业,但通过小区党支部建立党员人才库,发挥小区骨干能人的带头作用,成立“三红”垃圾分类志愿监督队等各类“邻聚力”志愿服务队,为小区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各类设施老旧、管理混乱失序等问题。曹现强还举例了街道的大党工委、社区的大党委,他认为,坚持人民本位观,以党建的大家庭来引领基层治理,这些做法在党建重塑基层治理体系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通过双向的工作法,在重构社区治理体系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我就想住在这样的社区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军强对思明“近邻”模式给予了很高评价。刘军强说,我们正在从一个熟人社会变成一个生人社会,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但是几乎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近邻’模式具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是有借鉴意义的”。
讲解员为专家学者们介绍深田社区的党委体系。(东南网记者 刘学佳 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一级巡视员郑权则为“近邻”模式的探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郑权认为,从党建的视角来看待,近邻模式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益探索。“今天,我们在思明的四个社区都看到了这种组织力,我们已经做到了一个组织,但是组织的凝聚力还没有紧密起来,需要一个统筹协调的力量,能把这些因素聚拢成一个拳头。”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福建省近邻党建工作推进会精神,进一步发掘展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邻”模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拓展深化“近邻”模式内涵,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观远里小区里设置的“便民小木屋”。(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仁安社区的老党员们聚集在“党群议事亭”一起读党报上党课。(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观远里小区的居民代言的“近邻墙”吸引了专家学者们驻足观看。(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专家在参观观远里的设施时开心合影。(东南网记者 刘学佳 摄)
专家在参观时露出会心微笑。(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筼筜街道宝嘉誉峰小区在门口设置的可充电爱心车棚。(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