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山东、安徽等各地亮眼的文旅成绩单,不仅彰显了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也让广大百姓切实感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提升。(12月10日《中国文化报》《安徽日报》)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更何况,大量事实也充分证明,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去占领。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的软实力,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的原创作品,努力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方向。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更加强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因此,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温润人心、文质兼美的佳作,让人们在感受美好、感触温暖、追求梦想的同时,实现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
加强文化建设,要增加资金投入。虽然这些年来,我国加大了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但由于过去欠账太多,不少地方仍然存在文化设备不足、设施简陋、文化生活单一等问题。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在保证财政资金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投资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民间资金进入文化建设领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渠道投资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加强文化建设,要注重人才培养。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我国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专职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文化建设与管理队伍,引导群众文化建设有效开展,创造出更多文化精品;另一方面,要加强兼职文化队伍建设,在群众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形成群众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档次。同时,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真挚的情感、鲜活的形象、平实优美的语言去诠释伟大时代。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讴歌真善美,努力在创新创造上下功夫,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在激励人们拼搏奋斗、勇往直前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更好发挥文艺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上的积极作用。
总之,发展文化事业,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齐心协力地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口袋”“脑袋”同富。(德化县文明办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