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至12日,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重庆)主题宣传活动中,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黎方银表示,不论是气势恢宏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分布在山间乡野的中小石窟,都是“记住乡愁”的载体、散落在乡间的遗产,当地都将全力保护。(12月12日,中国新闻网)
文化遗产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内涵,既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也能够产生不俗的经济效益。文物保护和利用并不截然对立,利用的前提是保护好。国家文物局已陆续出台部分配套性政策,尤其是在文物的利用方面。守护文物资源,传承中华文明,就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以分类施策、区分施策的思路,不断出台促进文物的活化利用方面的新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文物的活力。
遗憾的是,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有些文物在利用中过度考虑经济效益,忽视了保护的重要性,没有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利用、技术与文化、公益与商业等方面的协调关系,导致有的文物遭到破坏,有的资源造成浪费。其实保护和利用不是截然对立,但确实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能够起到相互转化和促进的作用。把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处理好,不仅对文物本身,而且对于文物工作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都很重要。
文物保护和活化传承的精髓,在于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更好前进。要宣传、普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文物一旦遭受破坏,就很难进行修复,即便修复后也难以完全回归原状,这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影响不是经济利益可以衡量的。只有在严守保护底线的基础上,科学进行利用,才能最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
如今,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和利用上会越来越严格。严格不是列入文物后,在用的方面就应有限制,国家文物局虽对文物的利用一直是持开放和鼓励的态度,但前提仍是先保护好,后充分利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愈加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论是10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在陕西西安成立,还是12日,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主题宣传活动,显示出的都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对历史的珍视,这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更加激励我们做好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
在保护中“活化”文物传承。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推动文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安全的“活起来”。(鼓楼区委文明办 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