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东南网记者 夏菁 摄
集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巨东红分享《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的创建与管理》。东南网记者 夏菁 摄
东南网12月5日讯(本网记者 夏菁)12月5日,在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厦门市湖里区举办第一届志愿服务论坛暨2020年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让志愿服务更有效、更广泛地参与社会治理。
专家话“志愿”
高校学者为志愿服务出谋划策
此次论坛以“创新社会治理下的志愿服务发展”为主题,在《志愿者之歌》温暖的歌声中,论坛正式开启一系列的论述、探讨、思索与展望。
集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巨东红带来《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的创建与管理》主旨报告。巨东红从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特点入手,详细阐述了志愿服务项目的创建要求与管理内容。她认为,志愿服务组织需应用项目化运作、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协同服务、菜单式志愿服务等有效方法,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引导和推动志愿组织成长和志愿者个人成长。”谈及志愿服务发展的方法,巨东红首先提及此点,不仅如此,她指出,建立志愿服务的知识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以及建立“财政支持为引导、社会支持为主体”的资源保障机制、“平常定期训练、特殊时期运用”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也尤为重要。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晓瑞则围绕“志愿服务如何参与社区治理?”展开论述。在她看来,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重点领域为社区社会救助、社区慈善活动与社区就业活动。社区治理中群众的需求包括为老服务的迫切性、帮困服务的特殊性、助学服务的持续性、发展服务的针对性、文化服务的普遍性以及交往服务的有效性。
“在加强项目品牌建设方面,不仅局限于内部团队与外部协作,内容建设与包装宣传也必不可少。”黄晓瑞还通过具体案例,让大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