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推行垃圾分类,打造绿色工程
http://wmf.fjsen.com 2020-11-17 15:48:39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想象一个场景:我们的地球正在被垃圾覆盖。其实这并非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当下的真实。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均日产垃圾约1.2公斤,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将产生数万吨垃圾。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每天不知不觉地制造垃圾,下班取个快递,回家点个外卖或者做顿饭,家里的垃圾桶就会迅速装满。除了生活垃圾,由于生产活动的密集开展,还会有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废物产生。

垃圾处理殊非易事,但是和周期漫长、过程复杂的污染治理一比,我们自然明白,保护生存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目前,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填埋,这属于简单粗暴的初级处理,环境成本、资源成本都很大。部分垃圾有回收价值,部分垃圾会污染水土,部分垃圾可充肥料,部分垃圾几百年不腐,不同垃圾应有不同处理方式。于是,分类成为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的第一步。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政策,很多城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行动。垃圾分类迅速成为一种新时尚、一个热门词,可谓“凡有井水处,即知干垃圾、湿垃圾”。但考察成效的关键,在于是否持续、是否深入、是否形成稳定的运转机制。要谨防运动式、拔苗式地开展活动--如果政策风口一过,一切恢复如旧;如果政策偏离现实,可操作性不高……那就背离了本义。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凡工程者,均需匠心。要在全社会真正可持续推行垃圾分类,并不容易,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

普及理念。据前人记载,一百年前随地吐痰、大小便的现象,哪怕在北京这“天子脚下”也屡见不鲜。建国后,我国群众的卫生习惯迅速改善,尤其是近年来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皆得益于广泛的国民教育。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公共交通出行等,已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传播垃圾分类的理念,也需要政府、学校、媒体等共同发力,春风化雨,耳濡目染,自会蔚然成风。

完善配套。垃圾分类是一环扣一环的,从丢弃、清运到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应贯彻分类原则。每个小区、每个单位、每座学校都应有垃圾分类收集装置,环卫人员应对垃圾进行分类清运,垃圾处理厂应配合专门机构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只有配套设施到位、配套工作做好,才能让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产业支撑。垃圾分类既是公益事业,也蕴藏发展机遇,未来十年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引入市场无形之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扶持再生资源产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垃圾分拣产业、环卫设施产业,延伸产业链,能让垃圾分类这项系统工程获得更广阔的社会参与、更灵活的机制创新和更迅速的技术革新。(漳州文明网 龙海市委编办 曾兆虹)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