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是实现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根本支撑。基于乡村社会的文化特点,通过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积极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等约束作用,进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完善乡村自治体系。通过“三突出”抓好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
突出农业农耕文明,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地域特色、个性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传统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乡村生活更具情感寄托,注重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农耕文明遗存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有根有魂的现代化。
突出农村资源整合,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建好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建好村级文化礼堂和文体活动场地,健全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有效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充分激发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持续推动文化下乡,鼓励文艺工作者结合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出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手头、送到老百姓眼前,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和滋养。
突出乡村文明创建,全力打造家风乡风民风社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培育精准扶贫、科技兴农、文化惠民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广“乡风文明志愿岗”做法,推动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针对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管理服务,合理约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等,抵制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强化农村殡葬市场专项整治。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以好家风温润好民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及改水、改厨、改圈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组织农民群众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不文明习惯改起,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院落和公共空间,争做优美生活环境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