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重阳节规定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参与敬老、尊老、爱老、助老。社会大力发展敬老、养老事业,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10月25日人民网)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从古人笔下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到当下赋予重阳感恩孝亲敬老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从悠悠历史里款款而来,在漫长岁月长河中,生命不息,传承不止。我个人觉得,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它不仅体现在唐诗宋词的余韵里、在诸子百家的争鸣上,更在蕴含着中华民族原始信仰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中。九九重阳节,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论是“还来就菊花”,还是登高“遍插茱萸”,亦或是“携壶酌流霞”,都记录着古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古人情感的寄托,如活水之源,而只有后人一代又一代不断地传承和弘扬,才能使中华文化如奔腾大河,汹涌向前。
要做珍惜时光的践行者。“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重阳节让我们感恩尽孝的同时,也让我们感怀时光的流逝、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时光易逝并非让我们肆意挥霍,而是警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敬畏生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珍惜奋斗的时光,常立忧患意识,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要在人生的征途上继续登高,修身立德、志存高远、锤炼意志、追求卓越,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要做尊老敬老的推动者。“孝,德之始也”。尊老敬老不能止于口头,也不能拘泥于重阳,而应付诸在日常点点滴滴的行动里。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更应为“孝”注入新意,不单单满足老人物质上的追求,更要帮助老人肯定自我年老的价值。疫情期间,有不少老年人因不会使用健康码而遭遇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这更让我们反思,时代的发展不应该以抛弃老人为代价,科技的发展不会等人,但我们可以停下来等一等老年人们。而帮助老人与时代接轨的重任无可厚非地落在了每一朵“后浪”的肩上,年轻一代见证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更应扛起时代的重任,身体力行,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为老的浓厚社会氛围,与此同时,如何帮助老人们越过数字鸿沟,让科技不止有速度,更有温度,也是当今社会需要积极应对的问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又重阳,岁岁重阳。在古今无数文人骚客的笔下,重阳节被不断地诠释与重现,现代社会又给它注入了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内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其延展性和深刻性不断加强,在丰收的秋天,重阳节承载着诗人的情思、世人的愿望和社会的温暖。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共同延续中华的传统文化与美德,在过好重阳节和孝老爱亲中使家中老人晚年生活得更幸福,托起他们最美的夕阳红。又逢人间九月九,争做“三者”我先行!(国网龙海市供电公司 林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