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厦门 > 思明区
今天存时间明天换服务 “时间银行”开启互助养老新模式
//wmf.fjsen.com 2020-10-27 11:40:37 林瑜 吴晓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玮

营平社区“时间银行”项目试点启动暨共建协议签署仪式(营平社区供图)

文明风10月26日讯(记者 刘玮 通讯员 林瑜 吴晓艳)大数据显示,现如今“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长,如何让年轻人、准老年人以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一直是厦门思明区鹭江街道营平社区党委思考的重点。通过前期探索与讨论,设立“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是营平社区助老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10月24日上午,营平社区在社区举办以结对共建、互助互进为目的的营平社区“时间银行”项目试点启动暨共建协议签署仪式。同时,为关爱辖内空巢老人,积极践行“时间银行”居家养老的生活理念,营平社区党委还透过“营心互助会”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携手共建单位在鹭江老剧场文化公园共同开展“‘营’领聚民心·‘邻’情颂家风”情暖重阳主题活动。

“‘营’领聚民心·‘邻’情颂家风”情暖重阳主题活动(营平社区供图)

时间会变,但家的味道不变。一道传统的家常菜,无论何时何地总能让人想起以前的美好记忆。重阳节前夕,党员志愿者及社区志愿者们一同走进老人家里,从征集“最想吃的一道菜”到帮忙完成“最想做的一件事”,志愿者们已经和爷爷奶奶们成为好朋友。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更是生活的宝典。活动现场,通过老手艺大比拼及欣赏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表演及歌仔戏剧团表演为“家宴”助兴,进一步发挥“近邻”以爱互助的文化精神,营造和谐邻里的浓厚氛围,共同谱写“爱心厦门——营爱心·筑平安”的美好乐章。

志愿者们为老人端上“最想吃的一道菜”(营平社区供图)

据了解,营平社区“时间银行”以“近邻”为纽带,以满足辖内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为宗旨,组织发动辖内热心居民为邻里间的“特殊群体”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储存时间”的形式获取相应积分,利用积分兑换爱心商户提供的物资,从而推行“以老帮老、以老扶老”的自助养老模式。

家住营平社区的戴爷爷今年已经92岁了,是一位独居老人。由于腿脚不太方便,他平时很少出门。但在戴爷爷家里最近多了位忙前忙后的阿姨,既不是他的女儿,也不是家里请的保姆,而是他的邻居吴阿姨。本月初,在社区开始试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后,吴阿姨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就是营平社区的邻里互助志愿者。她的主要任务就是照料戴爷爷的生活,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吴阿姨说:“我们是三十多年的邻居,本来就很熟了。有什么事就沟通一下,讲一下,能帮就帮一下,邻居就是这样嘛。”

在戴爷爷家里有个方便的按钮,当戴爷爷需要帮助的时候,只需要按下这个按钮,吴阿姨和其他社区里的助老员,都会在手机微信里收到相应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为戴爷爷提供帮助,真正实现了“远亲不如近邻”。跟以往的助老服务不同的是,吴阿姨的志愿服务并不是无偿的,而是可以通过“时间银行”进行兑换。所谓“时间银行”,就是将助老服务的时间存起来,当有需要时,就可以支取出来。

这个只存时间不存钱的“银行”,会在后台记录下吴阿姨的志愿服务时间。当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兑换相应的商品,除此之外,这些存在“银行”里的时间,还可以让吴阿姨在年老后,享受同等时间的助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新模式,可以说让志愿者的爱心服务得到增值。

但是,目前营平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534名,而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助老员却只有两位,助老员人数明显不足,这样的状况在厦门不少社区都普遍存在,通过这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不仅能让更多人参与到助老服务当中,也能发挥出邻里互助的优势,弥补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