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泉州
泉州将推行城乡学校少年宫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
http://wmf.fjsen.com 2020-10-15 11:22:58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为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素质教育,满足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需求,保护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安全,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各地区组织开展城乡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的情况,泉州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将联合推行城乡学校少年宫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

推行城乡学校少年宫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将坚持学校主体原则、公益服务原则、监督指导原则。由学校作为城乡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主体,统筹规划,主动作为,高效运转,确保城乡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并取得活动成效;学校课后服务依托城乡学校少年宫现有活动场地、器材和设施,提供公益性课后服务,城乡学校少年宫指导、辅导教师通过课后服务取得合理劳动报酬;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坚持自愿原则,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组织实施机制,学校课后服务接受当地文明办和教育部门监督指导。

推行城乡学校少年宫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主题,以丰富多彩活动为主线,以学校教师指导为主体,将城乡学校少年宫“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德育人”功能融合到学校课后服务全过程,有效健全、完善、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强城乡学校少年宫活动常态长效。

活动时间融合。城乡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活动时间相融合,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最后一节下课至当地法定下班时间定为课后服务时间,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18:00(具体服务时间可由学校根据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实际情况规定),鼓励寒、暑假利用城乡学校少年宫现有场地和器材、设施举办特色项目活动。

活动项目融合。城乡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活动项目相融合,组织开展阅读、经典诵读等德育类活动,做到“以读养德”;组织开展科技、乐器、美术、书画、陶艺、茶艺、编织、剪纸、香道等技能类活动,做到“以技促能”;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舞蹈、戏曲、木偶、南音、棋艺、武术、球类等文体类活动,做到“以乐促智”。

场地资源融合。城乡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场地资源相融合,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室多用、一地多用”原则,充分利用城乡学校少年宫各活动场室、器材、设施等,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必要场所和器材、设施支撑,优化学校课后服务项目,拓展课后服务深度。

辅导师资融合城乡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师资互相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在职教师特长,通过兼职轮岗等形式实现“一专多能”师资共享;鼓励学校聘请校外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活动的文体骨干、退休教师、民间艺人、高校学生等担任志愿辅导员;联合青少年活动实践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等校外机构辅导员参与活动。

活动机制融合。城乡学校少年宫和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组织方式相融合,学生家长自愿参加,学校统筹组织实施;发挥城乡学校少年宫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优势,组织开展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城乡学校少年宫缺少运转经费,学校课后服务缺少活动项目,双方有机融合有效解决辅导师资合理取得劳动报酬,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城乡学校少年宫、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据悉,城乡学校少年宫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有利于学校增强资源效益和育人功能,双方活动项目优势互补,促进家校紧密联系,解决学生家长“四点半”后顾之忧,进一步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素质提升,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教育服务水平,体现党委政府关爱之情,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泉州文明网)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