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三明
山村美乡民富风气淳 三明市美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http://wmf.fjsen.com 2020-10-09 15:12:55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村部旁的手绘墙生动鲜艳 三明市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10月9日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首次将“乡村振兴”纳入国家战略以来,这场农业农村里程碑式的变革,正在三明这片土地上发生。三明市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民群众一步步走向富裕,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家和、业兴、村美、民富”的新画卷正在徐徐染色铺绘。

一、大田:为美丽乡村建设“把脉会诊”

大田县桃源镇东坂村的一间木屋里,一场美丽乡村“会诊”会开得火热。大田县主要负责同志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沿着东岭线,一路为美丽乡村风景线“把脉会诊”。东岭线贯穿东风农场、西安村、东坂村,沿线区域山水环绕,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整个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沿着东岭线,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并就沿线重要节点的线路走向、规划设计、环境整治、景观打造等进行研究探讨。

“如何吸引市民前来游玩,体验农村风光?”站在山上的一块平地上,大田县主要负责同志抛砖引玉。“我觉得要尽量尊重自然,在路边撒种一些畲药植被,或者培植山里原有的野花。”县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样既美丽、自然,又不失畲乡味道,还不用多花钱。得到了启发,大家各抒己见。“可以在竹林里修步道。”“这里还可以设个观景台、拍景点,吸引游客、摄影爱好者来拍照。”“新村建设要符合畲村风味,不能有太多现代元素。”……不知不觉,大家走到了东坂村村口。

东坂村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全县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近年来,东坂村依托现有村落格局,积极推进畲族民居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民族元素,建筑风格独特,着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态优美、民风和谐、宜居宜游”的美丽畲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找得到乡愁,优美的居住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村民们纷纷表示,原来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现在变成了水泥路,还改造了猪栏厕所,修建了休闲场所,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住得更舒心。

“路修好后,大巴车就可以进来了,地里的农特产品可以卖得更远了。”村民老刘得知要修路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地让出来,还帮着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会诊中,无论是负责人点评,还是美丽乡村项目介绍,县直部门回应,个个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能现场解决的当场拍板,不能现场解决的提出解决方式,明确工作进度与时限,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推进东坂村美丽乡村建设。

二、梅列区岩兜村:省级“美丽乡村”的“云端之变”

春末,千亩竹海环绕的梅列区洋溪镇岩兜村微风中阵阵竹香,格外沁人心脾。岩兜村位于梅列第一秀峰锣钹顶的北麓,距离洋溪镇本点9公里,海拔800米,属于高山村,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市级文明村。

改善人居环境,美丽乡村“有面子”

庭院美化,道路硬化,坪地绿化,墙上绘彩;全村农户改厕整村推进,各类垃圾全面清理,卫生保洁全面铺开。青山秀水中,田园村舍里,人们漫步其间,怡然自得……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前,岩兜村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并不理想,旱厕多、占道笋厂多,生活垃圾无专人管理……2018年开始,岩兜村在挂点单位梅列区人大常委会及洋溪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因地制宜,遵循“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和不搞“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的原则,以生态休闲、和谐宜居为定位,全力推进岩兜村美丽乡村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抓住建设美丽乡村这个机遇,我们必须把村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搞上来。”岩兜村驻村第一书记丁胜说。按照“区里组织、部门服务、乡镇主抓、村居实施”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分级负责制,岩兜村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我们根据‘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村级自筹一点、农民群众筹资筹劳一点’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丁胜介绍。2018年以来,岩兜村先后争取到省级和区级政策资金150万元。村里规划好每个项目,做到资金利用最大化,同时,充分调动村级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通过村民筹工筹劳的方式,岩兜村开始推进“三清六改”内容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对全村开展全面整治,清垃圾、拆违建、拆旱厕,新建一座公厕,拆除占用公共用地、不符合规划建设的笋厂、旧烤笋房、猪圈和附属房危房等10多处。同时,配套建设了休闲广场、停车坪和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实现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

或是石材围砌、或是木栅围栏,村里的每个农家小菜园都显得整洁清爽。这些建在村民自家小院内的菜园已然成了村民们的“小康菜园”,建好菜园、管好菜园成了岩兜村民的自发行动。村民还自发参与农村环境的保洁,将房前屋后打扫得整洁干净。村里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立专职保洁队伍和落实到户的卫生保洁长效责任机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岩兜村共有167户632人,常住人口占一半,目前村里有60周岁以上老人120多人。村里将老村部改造成为文化活动中心,重新整修后的文化活动中心分两层楼,大礼堂、娱乐室、厨房、客房和医疗保健室等一应俱全。

特色产业续航,幸福生活“有底子”

正值挖笋季,村民们有的担着箩筐,有的骑着摩托车,将一袋袋刚从山里挖下来的竹笋送去过磅。岩兜村新开辟一条长1.5公里的毛竹生产便道,硬化水泥道路700多米,一改从前乡间土路湿滑陡峭的景象,“过去,大家靠肩扛肩挑运笋下山来,工钱就去了一大半。”村民感叹。如今,路通了,工省了,成本降了,笋竹的收益自然提高了。

岩兜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30亩,毛竹林面积2400亩。每逢挖笋季,岩兜村家家户户加工笋制品用水量大,容易全村导致水压小,用水紧张。去年,村里花10万元新建引流一条1千米的饮用水管道,缓解了挖笋季用水紧张的情况。千亩竹林围绕岩兜村生长,不仅是村里冬暖夏凉的天然空调,还是大家日子节节高的致富秘诀。盐兜村里的笋竹合作社,年产笋干5万公斤,销往浙江、上海等地。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激发了村里老百姓的参与热情,也吸引了一批在外村民返乡创业。村民邓历杰在外经营养殖基地多年,有着不错的收入,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他返乡继续创业。

春天的岩兜村掩映在桃花朵朵的春色里,不时有游人在悠闲地拍照。“为鼓励村民利用闲置土地,在房前屋后栽植各类果树,区人大帮助协调黄桃树苗700株、村口沿路两侧红豆杉500株,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村支部书记邓历炬介绍。

2018年之前,岩兜村还是一个村财收入几乎为零的“空壳村”。去年,依靠光伏发电基地、龙岗夜市项目投资和笋竹产业发展,岩兜村正式脱掉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实现村财收入12万元。今年,岩兜村将建设一条休闲观光步道,融入梅列区洋溪文旅小镇规划中。

三、将乐蛟湖村:红土地“书写”绿文章

在将乐县南口镇蛟湖村,行走于村口景观木栈道,只见潺潺金溪绕村前而过,碧波粼粼,青山如画。不远处,几位村民正在果棚里劳作,不时传来几句闲谈笑语,一派乡村宜居风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蛟湖村是将乐县通往泰宁、明溪、长汀乃至江西的水陆交通要道,是红军部队进入将乐作战扼守的重要战略通道。烽火岁月,绿意环绕的蛟湖,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红色故事。

缓步行走于蛟湖旁,那段血雨腥风的红色往事,早已成为当地村民口中的故事。曾经的红色蛟湖,今天书写着绿色篇章。火龙果、百香果、台湾茂谷柑、青梅……走进蛟龙古镇农耕文化园,大棚内各色果树长势喜人,硕果累累。据介绍,这一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种植项目占地近400亩,总投资达8000多万元。为何选择蛟湖村发展事业?茂业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健给出了答案。他说,这些年,将乐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吸引在外人才返乡投资创业。2015年初,他的族亲——在厦门创业15年、担任厦门将乐商会会长的叶茂贵,被家乡的政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来到这里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果树采摘、临河垂钓、农家餐饮……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蛟湖村休闲农业、农旅结合型项目发展。“这样的农业产业园,兼具生产、观光、休闲等功能,既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还能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叶健告诉记者。

产业兴旺谱写乡村发展曲。近年来,蛟湖村致力于引进社会资本,以企带村,村企联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通过做活农业特色产业园、新建温氏养鸭大棚、入股金硕公司等方式,让村民参与经营分红和务工增收有了新途径。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激发了蛟湖村发展的无限可能。今年1月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评价认定的第一批3947个国家森林乡村,蛟湖村位列其中。此前,结合农耕文化园项目,蛟湖村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和立面改造后的蛟湖,白墙黛瓦、青山碧水,构成了一道宁静致远的乡村美景。

“蛟湖是一块上好宝地,除了拥有通往闽江的金溪河,还有通往将乐城区的古驿道,自古以来百姓生活富庶。”看着满眼青山绿水,南口镇党委宣传委员陈璋打心眼里高兴。他说,“我们计划重现蛟湖渡口当年风貌,以打造更全面的红色旅游基地。”

斜阳下,微风拂动的金溪,水面翠色欲滴,蔚为壮观。不远处,一棵棵挺拔的树木,仿佛在诉说着蛟湖的绿色发展故事……

四、处处花开处处香 绿都花开竞芬芳

争奇斗艳的红玫瑰、热情阳光的向日葵、清新淡雅的多头菊……盛夏,走进清流县林畲镇林畲村,缤纷多彩的美丽花海令人流连忘返。三明市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优势明显,目前拥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1万亩,从业人员2.8万人,2019年底产值达140亿元,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

生态——催生“美丽经济”

7月17日,清流县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鲜切花种植基地里,官福荣和10多名工人正忙着将非洲菊、多头菊、向日葵等鲜切花打包装车,准备运往北京、西安、福州等各大城市。

今年32岁的官福荣,林畲镇向阳村村民,是名返乡创业者,去年他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美丽生态带来的“美丽经济”,让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官福荣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看中家乡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在外打拼6年后毅然决然选择回乡创业。

生态,是三明浑然天成的画卷。依托林深水美的自然环境,三明市“一江清水、两岸秀色、四季有花”的秀美景观,是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也是这一“美丽产业”结下的硕果。去年,全市花卉苗木生产经营企业343家,花卉苗木合作社107个,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企合作、农企双赢”模式,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花卉苗木从业人员年人均纯收入达2.7万元以上。

借山水之灵气,三明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桂花、香樟、竹柏、紫薇、山樱花等传统绿化苗木优势明显;金线莲、石斛、金银花等食用药用花卉渐具规模;国兰、杂交兰、茶花、红豆杉、罗汉松等盆栽植物面积趋稳;玫瑰、非洲菊、康乃馨、百合、洋桔梗等鲜切花增长较快……花卉产业已逐渐成为三明市林业的优势主导产业,为促进花卉苗木业发展,三明市大力推进花卉生产智能温室、生产荫棚、喷灌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培育壮大了一批花卉企业,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花卉业发展。

技术——打响花卉品牌

在清流县的清龙生态兰花有限公司兰花种质资源圃中,共搜集了2000多个兰花品种,而在这些兰花种源的旁边,是公司通过改良老品种、运用科学方法繁育出的兰花种苗。近年来新培育的兰花种苗共有500多万株,其中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等兰花大类中各种花瓣、颜色的新品种,不久后它们将陆续上市,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兰花新品种达200多个。

去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清龙生态兰花公司凭借其品种的创新性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共获得5个特等奖、7个金奖,10个银奖和9个铜奖,成为全省获奖较多的参评单位。如今,清龙生态兰花公司品牌效益日益凸显,当前虽受疫情影响,公司产品仍热销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清龙生态兰花公司创新之路并非个例。激活科技创新活力,三明市花卉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一县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清流县已成为“中国绿化苗木之乡”“中国罗汉松之乡”“中国桂花之乡”“福建省鲜切花之乡”;明溪县成为“中国红豆杉之乡”;将乐县成为“中国紫薇之乡”;永安市成为“中国金线莲之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海西最大鲜切花种植基地——清流县,不仅花卉苗木被认定为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清流鲜切花”还被评为2018年度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业——“芬芳”百姓生活

“430元,成交!”在清龙生态兰花公司的展示厅里,员工陈冬正通过抖音平台进行线上竞拍带货,他每天的销售额达1万元以上。“受疫情影响,公司在抖音、快手、淘宝等5个短视频平台,定期开通直播带货。”赖张龙介绍,目前公司80%的产品通过线上直播销售,“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有助于强化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

从花卉种植到电商线上直播带货,是三明市花卉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线上的直播,打破了区域的限制,是今后公司主打的营销新模式。”清流县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传保说。去年,林畲镇6家花卉公司、合作社合并,成立了清流县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合力对抗疫情带来的市场影响、保障花农收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就是优势。目前,三明市涌现出明溪县盖洋镇、清流县嵩溪镇、田源乡3个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万亩乡镇;明溪县盖洋镇村头村、清流县嵩溪镇元山村、林畲乡林畲村等7个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的特色专业村,已初步形成以清流县、沙县为主的培育玫瑰、菊花、康乃馨等鲜切花卉产业区;以三元区、明溪县、永安市为主的培育草珊瑚、红豆杉、金线莲等食用药用花卉苗木产业区;以明溪县、清流县、沙县为主的培育红豆杉、罗汉松、兰花等盆栽花卉苗木产业区。

守护一方绿水青山,如今,绿水青山正反哺着这里的人民。花卉产业带动的不只是花农致富,还有花卉村脱贫。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清流县嵩溪镇元山村,近年来通过种植花卉苗木,不仅半数以上贫困户因花脱贫,同时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顺利摘去了贫困村的帽子。

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近5年来,三明市共安排花卉苗木扶贫资金2200万元,惠及15个贫困村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同时也为贫困户提供了花卉苗木就业岗位。 (信息来源:三明日报 记者 卢素平 郑丽萍 林馨怡 肖庆松 吴艺缤 吴联参 沙观球 许春枝)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