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8月13日讯(通讯员高上钗)2018年以来,大田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始终坚持把文明县城创建作为促进大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美誉度、改善生活环境的长效机制,成为共建共享有效途径,围绕“多彩大田”总体目标,不断提高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整体提升,“大富之田、大爱之田、大美之田”进一步彰显。在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中,全县文明创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人文、温暖、生态、幸福、孝廉、红色”之城,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区居民文明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整体有效提升。
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创建“人文之城”以创建文明县城为契机,精神文明建设在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上下功夫,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细节、落在小处、落出实效。一是发挥道德力量。全国先进工作者吴祥江,福建省道德模范曾垂育、唐名高,福建好人陈华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美德少年”的德言德行被广泛赞扬与传播,发挥着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力量,每年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做到“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进企业”,听众达万人以上。二是传承先贤文化。全力打造传承郭居敬孝文化,让“孝”文化在岩城深深扎根,开展评选表彰孝老爱亲和 “十佳小孝星”活动,小孝星们感人的行孝故事,编印《孝满岩城》一书;重点通过“三修一建”,即修建孝道文化广场、修建“三田”文化广场、修建银杏文化公园、建设月朗风清文化墙,展现先贤成长的足迹和人格力量,使之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使之成为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美“齐现一道靓丽风景线。”三田“文化广场每年慕名而来参观学习达3万人次以上,银杏文化公园每年慕名而来达5万人次以上,先贤文化如同春风化雨,走进寻常百姓家,涵养乡村文明,滋润农民心田。三是打造祠堂文明。全县十八个乡镇主要姓氏祠堂共120多座进行全面修缮,全力打造祠堂文化,组织乡村德高望重“名人”讲述家族故事、修订家训族规,开展”家谱、家训、家风“征集传唱活动,对道德礼仪、家训族规进行劝谕和规范,有效整合了农村姓氏祠堂文化资源,变祭祀祠堂为红色文化教育、两岸文化交流、传承家训文化、传承戏曲文化、弘扬孝道文化、宣传旅游文化等文明传播新殿堂。济阳乡通过岱山堂祠堂全力打造灵动济阳,使之成为农民书画院,还联动了周边三个村庄特色乡村古村落开发。通过提升改造过程, 如今,大田县农村祠堂文化荡漾出文明新风,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好去处,成为学习文化,传承家训,欣赏戏曲,锻炼书法,体育运动的好场所。四是坚持立德树人。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切实增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合力。挖掘教材中”德育“内容,引导未成年人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感受,培养学生形成”自主、独立、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第二集美学村等德育阵地建设。新建县图书馆,与省少儿图书馆建立总分馆关系,馆内设有全省首家县级VR数字体验馆,持续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省教育厅《德育》、国家教育部《中国德育》和全国关工委《中国火炬》等杂志刊发专论介绍推广这一先进经验。五是促进全民健身。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了多次全国艺术体操大奖赛、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通过小城办大赛,组建社会化全民健身网络,以强身健体为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健身活动,掀起了全民运动热潮。全县各类体育单项协会有20多个,每年开展各类群体活动100多次,参与群众逾30万人次,其中羽毛球协会、气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最为活跃,大力开展啦啦操、健美操、排舞、广场健身舞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两届全县广场舞比赛,有47支代表队850名舞者参加。持续推动”大健康“”大体育“”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始终坚持小城办大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开展,促进全民健身体育运动。六是凸显民俗文化。全县拥有木偶戏、大腔戏、宜黄戏、采茶戏、汉剧、祁剧、赣剧、梅林戏、小腔戏、高甲戏等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备受戏剧文化界关注,称之为“闽中戏苑奇葩”,文江乡朱板村的丰场戏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宋代杂剧”,可谓21世纪戏剧界的重大发现。为了使这些”金字招牌“发挥应有的作用,县里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大田县“闽中戏曲文化园”,每年依托当地民俗文化特点,在屏山举办晒猪节,在吴山镇举办高山茶文化,华兴镇油茶文化节,吸引了大批当地村民和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齐聚屏山、吴山、华兴等乡镇,通过晒猪文化节高山茶文化节、油茶文化节,促进生猪产业发展,促进高山茶知名度,提升油茶影响力,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创建“温暖之城”。志愿服务,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播撒爱心,传递文明,给予人关爱和温暖。全县2.33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132个志愿服务组织分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经融入百姓的点点滴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基本生活方式。一是完善创城志愿服务。开展各类共建活动,将城区分成8个路段44个服务区域,由县直9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挂包,坚持每月统一开展“文明劝导·交通疏导”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情暖大田”“邻里情,暖人心”“党员奉献日”“送温暖、献爱心”“救助贫困母亲”“扶残助残”“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行动,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间从2018年的5.3小时/年提升到12.3小时/年,二是成立居家养老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泽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全县1086家加盟商及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组建1117人的养老服务志愿队伍,为居家老人、空巢老人、失能或半失能人群提供居家养老“助医、助餐、助洁、助浴、助急”等五助服务,山区养老服务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打造山区养老服务110,以满足其在安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物质代购、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和娱乐学习等。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提升全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三是健全行政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代办点,实现县、乡、村政务服务全域覆盖;全面梳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推广政务服务手机APP软件应用,实现政务服务全程提速;实行“窗口无否决权”“五办五心”服务、群众评价服务等工作机制,实现政务服务全员增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四是开展文明示范窗口。做好发改、公安、税务、市监、供电、供水、医疗社会保障等“窗口”服务行业,深入开展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各审批部门深入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快速、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把文明创建过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便民、利民行动。五是建立居敬服务队伍。建立赤岩社区“居敬”孝老爱亲志愿者服务队伍。服务队伍人员由社区共建成员单位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共30人组成,办公地点设在赤岩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楼。服务对象;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服务内容:关爱慰问,免费健康体检理发,补鞋,配钥匙,家庭卫生整理,国家政策法规咨询,协助办理各类材料和证件等;服务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为老人开展志愿服务。五是创新志愿服务平台。为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着力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大力完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8个,建立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点110个,在医院、学校、敬老院等地建立志愿服务实践站23个,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扩大了志愿服务在基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广泛宣传志愿服务优秀典型的先进事迹,推动全县志愿服务深入发展。县电视台经常性宣传报道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事迹,县文明办每二年评选表彰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
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创建“生态之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河长治理到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乡村环境治理、逐步转向河道生态亮点、生态古朴文化、美丽乡村转变。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先后推出的“河长制”、生态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等举措均为全省首创,并在生态茶园改造、小流域治理、绿化提升工程等方面依次推进、持续发力。一是实施河流分段管理。在全省率先成立河长制工作委员会,率先由县级人大通过河长制规范性文件。大田“易信晒河”在全省率先实时全覆盖,全县168干支流设立168名河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监控、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实现“河长”全覆盖;组建“一河三长”队伍,由河段长、督查长、民间河长共同管护一个河段,三管齐下、互动补位,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推进;在全国率先成立河长协会,“易信晒河”做法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二是开展矿山流失治理。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探索出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园”模式,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下降至10.53%,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山、水、泉、茶、堡、台”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拥有“大仙峰·茶美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方天山”之称的象山、“福建土楼之母”之称的明清土堡,春可采茶、夏可避暑、秋可观堡、冬可泡泉,是闽南沿海大都市休闲、养生、度假的“后花园”。三是开展环境绿色行动。深入创建美丽乡村,培育出蓝玉、内洋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济阳、东坂、万宅、建国、杞溪、张坑、香坪等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东坂村被评为中国魅力休闲乡村,大仙峰o茶美人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四是打造生态硒谷名片。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打造“中国高山硒谷”这张生态名片,把富硒产业作为大田县驱动新兴产业,抽调一批专业人员,出台发展富硒产业政策,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400万元,扶持富硒产业发展,依托富硒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让富硒产业,留住更多大田农民参与传统的农耕文化文明生活,乡愁不再寂寞。
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创建“幸福之城”。文明,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这种美好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日积月累的文明风尚,来源于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一是创新城市管理。全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城市管理方法,推行和完善“街长制”,着力解决“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三大城市管理常见难题。城区10条大街配备10个“街长”管理团队,20多个,“街长制”已向乡(镇)、村延伸,实现全覆盖。推进城区公交场站建设,完善城市公交线路网,目前城区共有13条公交线路,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免费乘坐。加强体育场馆、乡村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今年全面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取缔城区1080部三轮车,投放新能源小型汽车100部,推动交通秩序和大街小巷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让城市管理焕发生机活力,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更幸福。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城市规划面积2013年从34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2.9%提高到47.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县城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9.98%,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46%,建城区绿地率达38.2%,人均公共绿地14.57平方米。坚持“城市即景区”理念,深入实施“大城关”战略,加大城市“四大板块”开发力度,东部新城、南部城市综合体初具规模,“四区一路”旧城改造、国道“纵五”、香山北路、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城区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三桥三路三广场”、河滨栈道、城市绿道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绿水环绕”的生态岩城魅力显现。三是补齐民生短板。为了做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2018-2021年,全县规划实施教育短板项目49个,规划建筑面积30.75万平方米,截止日前,全县总投资11.8亿元,新增学位3.3万个,从而解决了城区中小学生、幼儿园入学难的问题。三年来累计民生支出5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5%,年均增长10.8%,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51个,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创建“孝廉之城”。深入挖掘郭居敬、“三田”等名人孝廉文化资源,传承孝廉家风,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以孝廉家风建设助力乡风培育,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致力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文明新风尚。一是挖掘孝廉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本地廉洁元素,弘扬传统家风美德,让乡村党员干部随时随地接受传统好家规好家风的熏陶。全县以“三田廉政文化广场”“余成观廉政银杏公园”等10多个农村廉洁文化示范点为依托,每月举办“廉政文化大讲堂”,开展田氏家训、连氏家训、林氏家训、高氏家训宣传教育,推介“大田古代先贤”廉政人物和感人事迹,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廉政家训挖掘工作。开展优秀家规家训征集,面向全县群众征集“最美家规家训”,以及本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廉政史料中蕴含的清廉元素,共征集家谱40余本、优秀家规80余条,并汇编成册。上京镇党委把“梅岭三田”家训编撰成三字经家训小册子分发给当地基层干部群众。近年来,在梅岭祠堂周围,县有关部门先后投入510万元,建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三田文化广场,广场占地7333平方米,设有主题公园、文化展厅、活动中心三大部分组成,悬挂田氏廉政文化三字经,成为政策宣传阵地、文化活动场所、廉政教育中心,每逢节假日吸引八方游客。二是开展孝廉文化宣传。充分利用县委党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固定讲习阵地,采取“集中讲习”和“流动讲习”等方式,通过“群众会”“田间会”“车间会”开展讲习,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宣讲好、解读好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全力打造家门口廉政课堂。广平镇每年还举办以“为杏而来·为孝而行”为主题的银杏文化节,展销当地农特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大田四中“传承孝道·践行孝善”宣传栏,把孝道文化与家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县委书记网、福建文明风等多家网站刊发。广平中学每年以“传承孝廉、践行孝道”为主题,举办《二十四孝》书法比赛、征文大赛、争做“小孝星”等系列活动,让“孝廉文化”清风吹进校园,沁润家长孩子心田。三是开展孝廉文化教育。孝廉文化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家规,使其继承并发扬光大,并要求大田县领导干部坚决做孝廉文化建设的表率,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入手,让孝廉文化成为永不褪色的传家宝,在全县营造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深厚氛围。结合不同部门、单位、社区特点和特色,打造更加具有典型引领作用、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教育基地;开展“一镇一孝廉”活动,在全省率先探索县委巡察制度,2016年以来,已完成对11个乡镇、22个县直单位、3个国有企业的常规巡察,延伸巡察了167个建制村和86个基层所站,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开展移风易俗“红白喜事大操办”专项整治活动,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积德行善”的新风尚,在全社会营造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的良好氛围。
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文明创建红色之城。厚植红色沃土,弘扬真善美。1929年初,建立中共大田特支;1930年1月,被列为“全国苏维埃区域”,是福建省最早的苏维埃县份之一;2013年7月,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艰巨,更需要红色文化,提高党干部群众凝聚力,为大田县的改革事业、文明创建提供精神动力。一是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全县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县里投资2800万元,将“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与县城周边的白岩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白岩山红军战斗遗址、闽中工委旧址等18处景区相连成片,开发闽中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线路。近三年来,“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共迎来400多批次5万多人次前来参观,使当地红色文化特质更加凸显,融入市民血脉中。二是展红色文化宣传。编写大田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每年清明节、国家公祭日前后,举行全县性祭扫活动,开展升国旗仪式,依托“武陵闽中工委会址”、“第二集美学村”、“叶炎煌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每年约6万多人次参加。全县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中央文明网、全国未成年网刊发,广西、山东等地文明网转载这一经验做法。2019年陈爱莲红色故事宣讲《岁月尘封下的一颗光辉灵魂》参加三明市红色故事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并进入全国“学习强国”平台,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三是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全县根据“文化强县”战略目标,将整合现有红色资源,申报一批革命遗址群列入国保单位,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长一条红色文化产业链。同时,策划生成一批红色文化项目,将推出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红色旅游纪念品,举办红色文化演出,增强广大市民红色文化文明记忆。全面实施红色文化进校园“六个十”工程,组织学生即读长征,红岩等10本红色经典书籍;唱十送红军,长征,映山红10首红色经典歌曲;看10部红色经典影视;诵10首红色经典诗词;游本县10个红色景点;讲10个红色故事。积极开展党的基础知识、红诗红歌、红色故事进校园,及共青团、少先队知识、英雄人物进校园等活动。2018以来,全县开展红歌比赛150多场、红歌专题音乐课12000多课时、以红歌为内容的主题班会2.1万多人次。(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