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洋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直播现场 连江县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7月20日讯(通讯员 黄祥贺)日前,由中宣部主办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连江。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深入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江南乡梅洋村开展全媒体集中采访。
据悉,此次主题采访报道活动主要围绕连江县产业经济发展成就和人民生活的巨变,讲述全县上下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连江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美。对比从前,小康路上的连江处处可见改变,经济开发区里各色企业茁壮成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好上加好。
创建集体经济增收“强杠杆”
走进透堡,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红色人文气息,这里留存有大量的红色遗址和文物古迹,是福建省首批五大历史名镇和省定老区基点镇。
近年来,透堡镇坚持以“红色领航工程”为主线,倾力打造“红透堡”品牌,积极发掘历史名镇的红色、爱国等特色文化,保护修缮革命遗址,加宽炉峰登山休闲道路,建设透堡博物馆,推进红色研学、观光旅游等业态,形成特有的红色文旅新兴产业。有效带动和盘活了文化与自然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19年全镇8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97万元,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石板材加工企业全面退出,畜禽养殖场转型升级,全镇生态环境快速提升。连江县丹阳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产业振兴,推广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的互助合作,有效整合村集体和农户手中少而散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增强合作社的生产、管理、经营能力,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技术保障、销售保障,丹阳生态农业从分散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此外,连江还启动本土网红主播培养计划,寻找、发现各乡镇的潜力乡村主播,从技术培训、运营协助等方面,力争培养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正能量的网红和新型职业农民,打造连江乡村振兴工作的亮点,也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别样的高速通道。
用好乡村振兴“活资源”
在连江县坂顶村,这里有连江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成的古民居群落重新焕发生机,经过两年多打造,古厝重现古典之美,充满现代活力。
2016年,坂顶村立足自身资源条件,找准发展方向,引进三落厝文创旅游度假项目,让原本冷清的乡村重新聚集了人气。村内环境提升了,村民自制土特产的销路打开了,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就业岗位,文创街区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空间和创业机遇……自此,坂顶村乡村振兴之路全面打开。
2018年,连江县乡村振兴学堂人才实训基地落地坂顶村三落厝。通过“公司+农户” 模式,创新推出“客栈家”计划,由企业统一设计、装修、管理、推广,村民资源入股,按照现代酒店制度要求,培训村民成为乡村民宿经营合伙人。
绘就乡村振兴“实景图”
梅洋村地处偏僻,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有“好女不嫁梅洋岭”的戏言。而如今的梅洋旧貌换新颜,游人如织,已然成为青山绿水间描绘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据悉,梅洋村外出务工、出国经商人数较多,村里有很多留守的家庭主妇、农场庄主,她们有闲又有手艺。如何“盘活”这笔“财富”?2017年,梅洋村成立“姐妹乡伴”团队成员主要是村里的家庭妇女,主打梅花酥、梅花糕、梅花蜜、梅花酿等梅花系列伴手礼。目前,这个系列伴手礼的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
去年底,由梅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连江梅妍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着力促进一产三产融合。“姐妹乡伴”团队成员由最初的5人发展至近40人。从曾经的老区村、贫困村,到如今的“生态旅游村庄”,梅洋村走向小康生活的发展之路,映射出村民生活与发展观念之变,也成为连江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样本。
吹响向海掘金“进军号”
地处黄岐镇东北部的大建村,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传统渔村。短短几年,大建村一改落后形象,成为村美民富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大建村以“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为载体,着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设休闲公园和观景平台创意植入海渔文化,增设捕蟹笼和种牡蛎展示台,开辟“海上七彩牧场”,大力开展海漂垃圾治理,开展渔排生产生活垃圾定时有奖收集活动,保护海洋生态。
作为连江乡村振兴学堂人才实训基地之一,大建村挂牌成立了全市首个乡村振兴服务站,开展“两证”分置,全省首发水域滩涂养殖证,结束了长期以来福建省海域个体鲍鱼养殖户无合法养殖证件的历史。2019年,大建村养殖低息贷款达5000万元,同比降低利息达200多万元,仅海域使用金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余万元。
连江百姓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正用勤劳勇敢,描绘着小康路上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连江县委文明办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