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福州 > 闽清县
闽清创新举措 让传统建筑“活”起来
http://wmf.fjsen.com 2020-07-09 15:58:48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传统闽东院落式大厝——宏琳厝  闽清县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7月9日讯(通讯员姚文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古厝等传统建筑保护工作。近年来,闽清县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等工作,持续加大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开发价值,推动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双管齐下,使闽清传统建筑焕发新活力。

一、摸清家底,形成“四个一”成果

闽清传统建筑类型丰富,既有像宏琳厝这样的传统闽东院落式大厝,又有像娘寨、冬畴寨之类的闽中寨堡建筑。

自去年8月份开始,闽清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县域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形成一个全量数据库、一张定线落位图、一份分级保护名录、一套抢救修缮保护机制等“四个一”成果。目前,闽清县已公布历史建筑72处,文物点建筑364处,传统古厝民居900多处,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

二、抢救保护,实施“三防”抢救工程

闽清县制定出台《关于闽清县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资金补助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闽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九条措施》等政策。同时大力实施传统建筑保护的“‘三防’抢救工程”,即根据保护级别制定对传统建筑防火、防盗、防倒塌的强制性保护标准。鼓励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古厝保护利用,采取传统技术,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进行抢救性的修复保护,恢复古建筑历史特色。宏琳厝便是修复保护的古厝之一,宏琳厝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是我国最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2016年7月9日的特大暴雨洪灾中宏琳厝受损严重,为了尽可能还原宏琳厝乾隆年间的历史面貌和格局,工匠们在修缮过程中坚持用传统的原料调配方法和手艺,宏琳厝这座“民间故宫”才得以保留下来。

如今,经过精雕细琢、修旧如旧的复原,宏琳厝的修复工作已经完成,并重新对外开放,这座百年古厝正逐步重现光彩。

三、活化利用,创新“传统建筑+”模式

1、传统建筑+文化

闽清县拍摄收集了全县古民居资料,制作宣传板在博物馆展览,并努力发掘研究闽清县优秀文化遗产的内涵,撰写编辑出版《梅邑仿古》《闽清文物史迹》《闽清古厝》《闽清古桥》等文物专著。挖掘“状元文化”“红色文化”,建成“梅城印记历史文化展示馆”“黄乃裳与民主革命展示馆”“状元许将展示馆”以及“闽清古厝暨街区建设成果展示馆”等四个展馆。

2、传统建筑+旅游

闽清县推出了闽清“古厝游”文化旅游线路,通过整体包装,宣传推介,打造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古厝新游”品牌。

3、传统建筑+乡村振兴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闽清工作站在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成立,当地古厝宝英厝将被改造成为清华大学赴闽清开展乡村振兴服务与实践的工作站,在尽可能保留古厝整体风貌基础上进行活化利用。寒暑假期间,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团队的成员都会来当地调研、测绘,为古厝保护与活化利用集思广益的同时,也给乡村振兴带来活力。(供稿单位:闽清县委文明办)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