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
福建晋江东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文明乡风徐徐来
http://wmf.fjsen.com 2020-04-16 11:10:09 许雅玲 陈起拓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潘山村类似“足迹池”的微景观不少,走在村中,移步即景。

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个个村庄脱胎换骨,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5日,记者走进晋江东石镇潘山村、塔头刘村,了解乡村从“脏乱差”走向“精实美”的嬗变过程,尝试从它们身上窥见现代乡村应有的模样。

借地造景 旧砖瓦变废为宝

走进潘山村,一眼望去,村里道路宽阔整洁,村道旁悬挂着凸显产业特色、融入乡风民情的木雕壁画,在部分公共区域与村民家门口还有许多精美的微景观。杂草丛生的闲地建成了村民活动中心,臭水沟变身有鱼有水的喷水池,荒废的枯井改造为精美的思源泉……大到休闲运动广场的建设,小到花圃“出砖入石”的设计,处处都是亮点,点滴都有乡情。

回忆潘山村的变化,该村村支书刘鸿才感慨良多。过去,村里到处是低矮破旧的石头房,全村仅有3条供村民行走的泥土路。村民以种地瓜、花生、水稻等农作物谋生,木雕产业还未形成。上世纪90年代初,旅澳乡贤吴业敦、吴炳辉叔侄回乡,见村里全是泥巴路,立即捐出10多万元,修起村里第一条水泥路。后来,100多户村民陆续参与退房让路,先后扩建8条村道,村民出行愈加便利。

除了借地让路,潘山村还借地造景。村中的“什姓文化园”微景观,将该村13个姓氏刻在13个圆形石块上,嵌入瓦片、石磨等老物件,和谐悠久的姓氏文化和浓厚的乡土乡情气息展露无遗。

“从前是村委会求着村民改,如今是村民主动抢着变。”刘鸿才介绍说,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潘山村将木雕产业、木偶文化融入进来,“现在村容村貌越变越美,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加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村道旁悬挂的木雕壁画、挂件,景观中的亭台、长廊、‘老门头’等木雕元素和物件,都是村民主动捐献的。”

  塔头刘村因地制宜,建设滨海公园。

古厝新用 变身乡村记忆馆

塔头刘村,位于晋江东石镇东部海滨,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走在新建成的观海通道上,广阔绚丽的夕阳海景令人心旷神怡。据该村村支书刘永进介绍,在未建成观海通道之前,这里是杂草丛生的小土路,也是卫生死角。2018年,占地20多亩的滨海公园正式投用;2019年观海通道建成,为村庄加快滨海旅游景观开发插上了又一只“翅膀”。

往村里走,屹立着一栋灰白色的“潮汕风格”古厝。古厝雕梁画栋、装饰瑰丽,很是别致。据悉,这是塔头刘村村民刘基尺在1920年建设的,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当时,刘基尺到潮州、汕头等地贩卖花生、糖果、酒醋等食品,见那一带建筑很有特色,就把那里的工人、材料都带了回来,建了这栋房屋。目前,古厝已被改造为乡村记忆馆,结合乡村记忆、乡村文化进行陈列布展,让古厝焕发新生机。

来到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廷都中心小学新校区,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书法室、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等一应俱全。据介绍,2018年3月,在政府、华侨、村民多方出资出力下,廷都中心小学搬进了新校区,旧校址改建为塔头刘中心幼儿园,已成为塔头刘及周边几个村庄适龄儿童快乐成长的乐园。

四种机制 乡村更美更宜居

潘山村、塔头刘村的发展历程,是东石34个村(社区)不遗余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2017年以来,东石镇出台《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实施镇村共建、分层级补助、快速验收、“一村一策”四种机制,镇村两级投入约1.39亿元资金,带动乡村更美、更宜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事关群众的福祉。”东石镇党委书记洪建立说,下一步,东石镇还将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推出更有力的措施,培育带动更多村(社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现普惠、共享的农村发展格局。(泉州晚报记者 许雅玲 陈起拓 通讯员 庄景煌 文/图)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