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好转,已经让大家看到了疫情彻底终结的胜利曙光。但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们深深的心理“阴霾”却难以消退。近期,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肆虐”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开通的心理热线异常忙碌。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当前和“疫”后的心理援助,势在必行。(03月23日,中国新闻网)
心理援助,这也属于志愿服务的援助内容之一。这对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之后,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让大家都感到惊慌失措,焦虑不安。随着疫情的快速传播和蔓延,党和国家实施史上最严厉的“封城”、“全面停工、停业”等举措,让更多市民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和焦虑。在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吃紧的时候,每天不断“飙升”的疫情数据,让大家都感到了畏惧和害怕。这种不良情绪的持续,势必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阴霾”。特别是新冠肺炎的患者、被隔离的对象、抗击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警察等,对于新冠肺炎更是心有余悸。如何能够消除当前和“疫”后的心理“阴霾”,这的确是维护社会稳定,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大事。而要做到这一切,唯有积极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努力加强心理援助。
心理援助,并非是简单层面的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真正要彻底消除心理上的“阴霾”,必须要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因此,心理援助是一场持久战。要让心理援助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在多个方面努力,才能够真正达到心理援助的目的。
分类分级处理,实现精准援助。心理上的援助,必须要更有针对性,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心理援助,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群体和对象,每类群体、每个对象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并不相同,心理状况也是千差万别。这就是说,心理上的援助,绝对不可以“简单粗暴一刀切”。必须要做到因人而异,通过一定的沟通了解,掌握更加精准的心理状况和问题之后,分门别类地、精准实施心理援助。这样才能够让心理援助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
充分利用志愿者的资源,充实和发展心理援助队伍。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即使疫情已经彻底结束,仍然会有很多人面临较为严重的“疫”后“阴霾”。特别是那些经历和见证了新冠肺炎病人死亡、亲人离世等情形的人,内心的恐惧、害怕、焦虑等会“刻骨铭心”。最近,很多市民就因疫情为什么还没有彻底结束、自己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的病人或者病毒携带者、自己家人是否会被感染等心理上的疑惑和不解等问题进行心理上的援助和干预。这些巨大的需求,现有的心理咨询团队难以满足如此大量的需求。这就是说,加强对志愿者的心理援助培训,让更多的志愿者掌握心理援助技能,不断充实心理援助队伍,这才是让心理援助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任何人只有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身心健康,才会积极乐观地工作和生活。只有心理建设更加完善和健全,才能够真正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因此,积极做好心理援助,消除“疫”后“阴霾”,才能够让更多的市民在心里“拨云见日”,迎接美好的明天。(莆田文明网 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