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风险人群的健康防护进行科普宣传。“我们针对不同场所、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人群,分类制定了防护规范和指南。”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介绍,对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一方面要加强消毒,增加对候车室、卫生间,包括其他公用设施的消毒频次。另外要加强通风。适当增加交通工具空调的换风功率,增加换气的次数。此外,大家乘坐火车、飞机、长途客车,要尽可能分散而坐。(2月3日《人民日报》)
疫情极具传染性,要有效地巩固战疫成果,将疫情进一步歼灭,分类防护、防控必不可少。尤其在当前防控紧张的情况下,分类防控更加能提升抗击疫情的精准度,避免二次感染的概率,更利于巩固战“疫”成果。
不难看到,我们的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对于他们的防控更要精细化精准化,无论是隔离物质,还是使用的消毒器械,包括医护人员的生活设施,都不能马虎,他们是战“疫”的急先锋,只有对于他们精准化的防护,才能让战“疫”更有战斗力。
在疫情并不严重的地区防护工作,虽然也要防控工作也要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但是防控完全可以有的放矢。这些除了加大群众的科学防范技能之外,让大家明白公共场所如何做到分类防控,比如要重点对电梯按钮、门把手、手动水龙头、公用电话等接触频繁的地方进行消毒,在不确定消毒的情况下,自己更要注意防护,通过纸巾手套等加大精准防护的力量;单位企业更要对地面、台面,可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只有在各方面做到精准施策,有效分类防控,才能让防控既不做无用功,又让防控精准落实到位。
人勤春来早。当下,到了当下农民工返程的高峰时节,正如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所言,对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尤其要分类防控,除了大家带好口罩外,在公共场合更要配上消毒液,更要学会勤洗手,这样才能避免在公共场合受到感染。尤其是对于人接触较多的职业,比如公交司乘人员、收银员、安保人员、媒体记者等,只有从服装、口罩、座椅消毒等常态化进行,才能有效地开展自我防护,确保不被疫情传染。
提升抗击疫情的精准度需分类防护。无论是对隔离病区、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还是对污染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的人员,必须配上医用防护用品,抑或是在家的人员,只有精准化的分类防护,才能切实做好疫情的防护工作,以保障生命健康安全,不给社会添乱,让疫情的防控更加高效有序。(晋安区文明办 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