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宁德
“清风行动”进行时 看宁德如何营造移风易俗新风尚
http://wmf.fjsen.com 2020-01-16 10:42:28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移风易俗讲文明,婚丧简办要倡行,党员干部勇当先,村规民约记心间……”2020年1月1日虽是元旦假期,柘荣县检察院法警大队的金福国却并没有闲着,他正忙着编排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

原来今年是金福国母亲的80大寿,他和家人计划在寿宴当天给老人添点热闹。金福国说,“现在各地都在提倡移风易俗,我们就琢磨着给老人办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寿宴。”

image.png

小板凳宣讲队宣传移风易俗

如今的宁德,天价彩礼没有了、豪华寿宴简办了、城市生活清新了,一场自上而下、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清风行动”正在各地上演。

紧盯重点,专项整治

“党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2018年4月,福建省纪委监委制定下发《关于推动全面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不良风气展开专项治理,实现党风与民风良性互动、向上向善。 

image.png
宁德市开展移风易俗宣传

“富人比着办,穷人借着办”“面子大不大,就看桌数有多大”……这些流传在福鼎民间的俗语,生动地描述了当地婚丧嫁娶给群众带来的沉重负担。

“结不起婚”“喝不起酒”带来的窘境,使革除陈规陋习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和共同呼声。痛定思痛,“一场婚宴”带来的变革就此开始!

image.png
福鼎市举办单车婚礼,提倡婚事新办

作为全省10个移风易俗试点县之一,福鼎市把整治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作为重点,打响了全市开展移风易俗“一县一专项”的第一枪。

2019年5月16日,宁德市纪委监委召开全市推进移风易俗现场会,要求继续紧盯大操大办、“带彩打牌”等不良风气,压紧夯实主体责任,把压力传导到基层、把成效体现在基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福鼎市的示范带动下,宁德市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紧盯重点,开展“一县一专项”整治。

微信图片_20200115170422.gif
屏南县龙潭村打造“网红村”,开展系列民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

屏南县龙潭村打造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革除“以戏聚赌”“以赌养戏”的陋习;寿宁县、霞浦县则以“带彩打牌”为整治重点,与涉黑涉恶工作统筹推进。

清风行动,效应叠加

年关将近,周宁县礼门乡大碑村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63名老人每人领到了500元的大礼包。这些礼包均来自该村的宗亲互助会。作为宗亲互助会的发起人,周宁企业家何兴颇有感触,“敬老爱老是宗亲互助会的宗旨,能将大操大办省下来的钱,给村里办些实事,很有意义。”

成立互助会、抱团做公益,是大碑村在移风易俗中收获的丰硕果实。红白喜事越办越俭,公益捐赠越来越多。像何兴这样的佳话,在周宁绝不是个例。

据了解,当地民间群众自发捐资成立互助会、基金会已有8家,累计奖助金额680多万元。

image.png
周宁县贫困户喜领大礼包

在总结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宁德市指导各地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发挥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纪委监委统筹、职能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在移风易俗专项治理上实现全覆盖。

image.png
福安市居民在移风易俗联系点唱歌跳舞,其乐融融

一花引来百花香,移风易俗正逐渐成为宁德市民的自觉行动。“不比排场比贡献”“不晒礼金晒公益”也成为一种新风尚。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如何让移风易俗新风尚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在巩固专项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宁德市、县纪委监委坚持牵头抓总,持续推进统筹和查处“两手抓、两手硬”。

image.png
福安市纪委监委制作移风易俗宣传漫画

宁德市纪委监委督促两办出台《关于规范市直单位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试行)》,为党员干部划出了纪律“红线”。在抓统筹方面,各地根据工作实际逐步建立起移风易俗“1+X”机制,推动职能部门强化履职,形成工作合力。

image.png
霞浦县开展整治“带彩打牌”专项督查

古田县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抽调8个职能部门人员组建执法队伍,开展“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综合治理;霞浦县采取“双挂、双巡、双报、双问责、双重点”的“五个双”督查机制,抓好“带彩打牌”专项治理工作。

在抓查处方面,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中铆足干劲,不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2019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移风易俗问题188件20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9人。

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更不能走过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让文明新风走进千家万户。(宁德市纪委监委 供稿)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