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宁德
逐梦沃野织锦绣 宁德积极探索实践乡村振兴“宁德模式”
http://wmf.fjsen.com 2020-01-08 17:06:16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叶伏国

当下闽东,乡村振兴是激荡在广袤土地上最动人的音符。我市紧盯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宁德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泓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临溪两岸,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老旧的房子经过修缮、改造,摇身一变成了咖啡馆、书吧、民宿。屏南县龙潭村以文创为“魂”、旅游为“骨”,将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底蕴相结合,让一个古韵犹存的古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竹林、荷塘、老屋、“蘑菇部落”……古田县桃溪村整合农业生产、田园风光资源,推进“蘑菇部落”生态旅游区建设,打造一个以食用菌文化为主题,融生态休闲、观光体验、科普教育、乐活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游览胜地。

背倚青山,坐拥碧水。深冬时节,徜徉寿宁县下党村,清新山水仍让人流连忘返。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下党村推进红色旅游、茶旅、农旅、工旅融合发展,旅游产业崭露头角。

福安市甘棠镇厝坪村,无人机镜头下多彩的茶苗培育基地(如图)。茶苗培育,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特色主导产业。记者 王志凌 摄

时下,徜徉闽东山海,会发现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徐徐铺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意境直扑胸怀。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按照《宁德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我市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为着力点,推进宁德水产、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等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8+1”特色产业发展。2019年1月至9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9.4亿元,比增3.9%,增幅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二位,其中8大产业累计产值约占总产值的96.45%。

良好生态环境,是闽东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内在要求。我市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资源作为后发赶超的重要优势,优化乡村生态空间,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实施“清新水域”工程,持续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推进近海养殖综合整治,发挥“中国大黄鱼之乡”优势,加快三都、飞鸾等海域鱼排整治进度。

实施“清洁土壤”工程,制定《宁德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方案》《2019年农膜回收处置实施方案》等,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工作,推进畜禽养殖产业模式生态化。

实施“洁净蓝天”工程,强化建筑工地源头管控,加强道路扬尘管控,积极响应污染天气应急防控工作,提升空气质量。

同时,我市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市2135个行政村完成改厕2075个、占97.19%,完成改水2061个、占96.53%,完成户厕改造67491户,新建改造村庄公厕487座,新建改造乡镇公厕197座;所有乡镇已实现生活垃圾转运系统设施全覆盖,新一轮的农村垃圾治理任务已基本完成,铁路沿线第一轮整治299项任务已全部完成……强力措施下,全市各个乡村正悄然发生“美丽”嬗变。

乡村振兴既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我市还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多措并举,繁荣兴盛乡村文化,筑牢乡村振兴“文化魂”,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

我市持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去年以来,送戏、送演出进乡村202场,送电影下乡14852场次,惠及人数约110万人次。为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红色文化保护立法,制定《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新增省级非遗项目10个、市级非遗项目64个;完成全市畲族文化普查工作,落实全市2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专项建设资金820万元。

此外,我市还积极以文旅融合为中心,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做足“+旅游”文章,培育旅游小镇42个,推动20个项目入选福建省旅游投融资优选项目,新增3家3A级景区,全市创建省级休闲集镇11个、旅游村99个。(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