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福州 > 福清市
福清:发展地域文化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http://wmf.fjsen.com 2020-01-06 17:47:39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新厝镇硋灶村文艺志愿队在节日为村民带来精彩的节目  福清市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1月6日讯(通讯员张雅楠福清是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这片乡土依然秉持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有家风家训,有传统习俗,有民歌戏曲,还有家国观念。福清还是著名的侨乡,侨乡文化、乡贤文化影响深远。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后撤县立市,福清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现已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进入新时代,如何让越来越多的福清人能深度融入到福清城镇化进程中,是福清市委市政府服务群众、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考量。近年来,福清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为抓手,不断创新探索路径,用优秀文化积极营造全市文明氛围,让新时代文明新风传遍玉融大地。

打造优质平台,作乡风文明的“引擎机”

福清市统筹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心理健康辅导站等平台,建立“七大服务平台”,挂牌成立文明实践所实现了福清24个镇(街道)全覆盖,同时还在51个行政村(社区)挂牌成立文明实践示范站。福清市新厝镇硋灶村文化大院在原硋灶中心小学校园的基础上改建,经过不断完善,目前构建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科技推广、书画、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多种功能,已发展为布局集中、功能齐全、标准较高的基层文体活动场所,为培育新农村精神文明、传承传统文化不断提供动力。

新厝文化大院是福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平台示范点之一,不仅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活动载体,还培养了一批文化志愿队伍。全镇有舞龙队1支、舞狮队2支、舞九鲤队1支、水族舞1队、弄五兽2队、腰鼓队8支、伡鼓舞20队、提线木偶2队、十音八乐4队、民间文艺表演队5支。在文化大院,演员是群众,群众也是演员,他们自编自演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满着乡土气息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极大激发了蕴藏在群众中的文化创造力,不断扩大基层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点燃了农村文化的火种。群众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文明乡风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推动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发挥乡贤作用,作乡风文明的“助推器”

作为全国闻名的侨乡,福清乡贤文化拥有十分广阔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土壤。在建设文明新农村、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福清市率先探索,在全市494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乡贤促进会,并逐步引导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此举既搭建“福清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又引导原有的以老人会方式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的模式步入法治、文明的轨道,把乡村振兴这把火烧得更旺。

去年,在高山镇薛港村举行乡贤促进会第一次全体大会上,短短一个小时,村里就筹集到乡村建设发展资金600多万元。会长薛扳明说,目前,村里已成立“薛港村教育基金会”“安老基金会”等3只基金,专门用于帮助困难党员、学生、老人等群体,在村里树立起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

为了让“知贤”“颂贤”蔚然成风,将崇文重教、崇德向善的风俗传承下来,新厝镇江兜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了乡贤·乡风馆、乡土馆。志愿者们广泛收集资料,对馆内精心布置,生动详尽的展示了乡贤事迹,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传扬传统乡村故事、描绘先贤伟岸形象,引导乡贤学习前贤的嘉言懿行、善行义举,倡导乡风文明。

锻炼优质团队,作乡风文明的“播种机”

为丰富文明实践载体,活化工作内容,福清市积极整合全市宣讲人才组建福清市业余讲师团和福州地区首家乡村讲师团。以方言相声、小品、闽剧讲理论、方言讲理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扫黑除恶等主题宣讲。目前,全市共组建41个业余讲师团,先后开展宣讲7000余场次,受众超70万人次。

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福清市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和“福清好人”评选、道德模范新春座谈会、纪念建国70周年主题读书、“诚信建设万里行”、“国防教育大课堂”、“巡更保平安”等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主流价值观。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福清市每年组织数十场闽剧下乡(进校园)公益展演及文化下乡巡演活动。福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组织调动各方力量,整合盘活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以专业的文化团队将优质文化传播到福清各镇街村居。例如在文化下乡巡演中,来自福清市侨乡歌舞团的文艺志愿者们精心编排的舞蹈《绽放》、歌舞《我和我的祖国》、小品《要彩礼》、方言相声《福清真有趣》、快板歌舞《贺丰年》等优质节目,既有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大气之作,也有诉说百姓日常生活的精巧作品,既正面宣传了党的思想文化,也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引导群众,启发民智,让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吹遍乡间田头,深入百姓心中。

(福清市文明办报送 )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