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帮扶进家门温暖小山城 三明全国首创城市精准帮扶
http://wmf.fjsen.com  2019-11-21 10:36:03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文明风11月21日讯  繁华的都市里,霓虹灯闪,光鲜亮丽。然而却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住着漏水的小平房,三餐处在温饱的底线,穿着别人不要的旧衣裳,家里连照明灯都不舍得开……

他们是城市困难家庭人员,在没有山、田、林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为了生计惆怅奔走。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三明市在推进农村扶贫的同时,在全国率先推出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工作,着力推动扶贫工作从农村向城市延伸,坚决补齐城市扶贫“短板”,扫除全面小康“盲区”。

2017年5月,在梅列、三元两区试点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工作以来,三明市共对1032户1433人实施精准帮扶,投入各类救助资金1500余万元,帮助450户642人实现增收脱困。

扶贫路上,足音铿锵,温暖备至。8月1日,这项工作在全市全面铺开,一场聚智集力扶贫脱困的“战斗”火热打响。

政策试水:城乡一体扶贫对接

开展城市困难家庭帮扶工作,三明是全国第一家,没有经验,没有政策和资金支持,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没政策给政策,没资金去争取,没经验创经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决心可见一斑。

借鉴农村扶贫“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三明市大胆探索和运用了“三步工作法”“四因分类法”和“七种帮扶措施”,建立城市扶贫“347”精准帮扶机制,解决了扶持谁、怎么扶、怎么管的问题。

“虽然有了帮扶机制,但要真正落地,现实却很难操作,毕竟城市扶贫不像农村扶贫那样,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政策支持。”市民政局负责同志说,比如贫困户能否享受农村贫困户的医疗保障、困难孩子就学有没有相应的补助、城市无房家庭如何解决……

集合部门力量,形成扶贫共振。市里多次召集农业农村、卫健、教育、住建等部门开会商讨,让扶贫思路在一次次交汇中狠狠碰撞。

提高低保标准,由原来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0%提高至42%;城市困难家庭医疗保障政策参照三明市精准扶贫医疗叠加补助政策执行;因学致贫家庭,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能得到助学补助;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和公益性就业岗位……

一条条帮扶政策出台,一点点扶贫关怀直达贫困户心窝。

家住梅列区的王某(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今年9月就要上四年级了,因父母离异,父亲又是残疾人,她基本是奶奶带大的。家中没有劳动能力,王某一家基本靠救助过活。这几年,二路居委会和列东街道不仅帮助她父亲申请医保,还联络到春蕾助学让她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进校门、上学堂。

梅列区“关爱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这个可以放在第二个小标题里  三明文明网供图

平台发力:你有困难我来帮

帮扶城市困难家庭,从市领导到部门再到街道社区,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只盼着贫困户早日脱贫解困。

去年8月份,梅列区列东街道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中心成立。中心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运用行政手段、市场机制等方法,统筹各类救助和帮扶资源,实现对城市困难家庭的全面帮扶。

“11个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抽调两人轮流值班,给贫困户宣传解读政策、把贫困户信息录入系统、为贫困户提供帮扶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心负责人邱菊珍说,帮扶中心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聚合四方力量助力扶贫,目前,已联合17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5个慈善组织、96个志愿组织、308名爱心人士进入帮扶行列。去年以来,已筹集各类资金21.8万元,登记帮扶资源261条,完成对接197条。

今年4月,列东街道联合区人社、团委、妇联等单位举办了梅列区精准帮扶招聘会,60多家企业提供了1000多个岗位,最终263名贫困人员及其亲属签订了就业合同。

尽心帮扶,尽力救助。帮扶中心已然成了贫困户之家。今年以来,11个社区130户贫困户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陆续来认了门。

家住高岩社区的黄秀荣基本每天都要来帮扶中心报到。丈夫、女儿因为重病相继去世,这几年,她独自带着外孙女,居委会、街道工作人员给了她发自内心的关爱,让她感动不已。“来看看能帮上什么忙。”常挂嘴边的这句话,也付诸了行动,扫地、烧水,甚至看到其他贫困户有什么难题,她也积极帮忙想办法。

每天一条短信慰问,时不时过来瞧瞧,路上遇到苹果塞一个过来……帮扶中心的工作人员与贫困户成了朋友。是他们真挚的热情,悄然感动了他们。

当然,这只是城市困难家庭帮扶的一个缩影。其实,从上至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胞,都在为这项事业活跃跳动着。毕竟扶贫会有时,造福无止境。

三明团市委联合三元团区委及多家青年文明号单位开展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三明文明网供图

靶向救助:多策并进解民忧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在过去,刘华秀想都不敢想。“以前靠公婆的退休金生活,现在自己有工作,手头有钱,腰杆子都挺直了。”刘华秀家住三元区桃源社区,低保户,自己双目二级残疾,没有单位敢用,丈夫肢体残疾,基本丧失劳动力。如今,她在社区乐龄家园打扫卫生,月工资1380元,每月开销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就业脱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三明市为贫困户“量体裁衣”,开发了一批适合市区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公益性岗位,许多城市低保户从中获益。桃源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许玉娇说,目前,仅桃源社区就有3位城市低保户享受这项政策。

重点推荐家门口、辖区内就近企业;组织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并交纳社会保险的困难家庭劳动力,按规定给予实际缴费额30%的社保补贴;落实自主创业的困难家庭劳动力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一条条靶向帮扶措施,暖了贫困户的心窝子。

与就业一样,教育对每一个家庭而言,也是头等大事,贫困户亦不例外。据统计,目前全市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共58人,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教育帮扶,阻断贫困因代际传递的任务迫在眉睫。

小华(化名)家住三元区白沙街道,父母身体欠佳,平日依靠打些零工勉强度日。一年前,她拿到江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为学费发愁之际,社区为她送来了8000元城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金。她和弟弟还被列入“为梦护航,精准帮扶”信息库,学费及生活费有了保障。今年暑假,姐弟两人一起到群二社区乐龄家园为留守儿童义务辅导功课,向社会回馈感恩之情。

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三明市建立起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全覆盖的精准资助体系,2017年5月以来,共资助困难学生105人12.1万元,为许多困难户解了燃眉之急。

精准帮扶,靶向发力。今年5月,三元区建立起由共青团牵头,发动青少年社工、青年企业家、青年志愿者参与的“三青联动”精准帮扶模式,多举措帮扶困难青少年。项目实施以来,已完成贫困青少年家庭情况摸底调查,建立起有帮扶需求的贫困青少年家庭信息档案,并持续开展了个案服务、考前减压、扶贫宣传、暑期帮扶等各项教育帮扶活动,颇受好评。

家住荆东社区的小芸(化名)是教育帮扶的一名受助者。今年9月,小芸即将进入高三冲刺阶段,由于英语底子薄弱,成绩不理想,她主动提出补习英语的需求,三元区团委借助“三青联动”精准帮扶平台,联系了三明学院的学生结对为其补习英语。英语成绩提高了,总分上去了,小芸对未来有了新期许。

“对贫困青少年的帮扶,要物质与精神‘双管齐下’。”三元区团委书记夏祖奎介绍,“三青联动”模式中,青年企业家以结对帮扶或节日慰问等形式,提供慰问金、慰问品等物质帮助,而青少年社工、志愿者则把扶贫与扶志、扶智集合,提供心理疏导、文化交往、课外活动、社会融入等精神帮扶,力求让贫困户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在三元区精准帮扶城市困难家庭中,有4名学生考上本科。目前,三元区团委以“三青联动”为“媒”,正与农商银行、蓝天机械、明海鑫公司等沟通对接,为每位学生提供5000元学费帮扶。“我们计划成立助学激励机制,让孩子们觉得他们是因为优秀得到奖励,而非贫困得到帮扶。”夏祖奎说。

好人联谊:聚合爱心暖人心

风雨扶贫路,爱心相伴行。

小丁(化名)家住东安社区,祖籍宁化,由奶奶一人抚养长大,生活贫困。入学前,社区主动为小丁补充完整户籍信息,办理好入学手续。这几年,爱心妈妈义务教她学习古琴,心理健康促进会成员定期为她做心理辅导,结对帮扶的人大代表从2014年起每月资助她500元生活费,虽然没有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小丁感受到了社会各界送来的满满爱意,长成了乐观向上的姑娘。

凝聚志愿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在三明这座“好人城”,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正以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加入脱贫攻坚大

军,成为帮助城市困难群体的一员。

梅列区好人联谊会成立于2012年,是福建省首个由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好人榜“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十佳市民、优秀志愿者、道德之星等人员组成的“身边好人”联谊会,现有成员120人,并以每两年10人的速度递增。

小丁也是好人联谊会长期帮扶的对象。2017年,她的奶奶得了食道癌,急需一笔手术费,家里雪上加霜。好人联谊会成员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十分钟就凑了2620元费用,老人感动得留下眼泪。越帮越亲,越亲越帮。如今,小丁被联谊会成员亲切地称为“女儿”。

邱菊珍是梅列区好人联谊会会长。“虽然三明市2017年才提出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政策,但在三明地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一直很活跃,发动社会力量帮扶城市困难群体,我们有历史基础。”她说,除了好人联谊会,三明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彩男爱心发屋、三明阳光社工等志愿服务组织,在三明遍地开花。

建立党员干部、单位群团组织、企业等与贫困家庭“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支持各级工会组织等其他各有关部门依托自身职能开展各具特色的帮扶活动;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城市困难家庭开展就业、医疗、子女助学、社保、住房等慈善救助……这几年,几乎面面俱到的志愿帮扶形式,让三明这座城四季温暖如春。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措施陆续出台,更多、更大的正能量在全城式的爱心帮扶中迅速传递、延续,越来越多爱心人士主动介入志愿服务帮扶城市弱势群体,林伟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饿了么”三明市区、永安、大田的运营总监,去年5月份以来,林伟以公司名义,主动结对帮扶两户城市困难户,每月主动为老人添置生活必需品。同时,将“饿了么”骑手平台电话留给老人,任何时候,只要老人有需求,他们便就近选派骑手为其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去年冬天,三元区团委授予他们公司“青春之光”的牌匾。

“‘饿了么’属于阿里巴巴旗下的产业,我们的企业文化是要有社会责任,更要有社会担当。”林伟说,致力于志愿服活动,也是为了通过公司的努力,给更多创业型的年轻企业家树立一个榜样。

爱心人士叶青萍、兰明英多年来持续资助5名春蕾女童;福建省枫桦律师事务所为残疾人士送上爱心轮椅,并持续为有需求的困难家庭免费开展上门法律咨询服务;梅列区工商局12315服务平台挂包帮扶江滨社区5户困难家庭……

在三明,“好人”的力量日益茁壮,“好人”的能量日渐充足。他们在三明这座文明城,让许许多多城市困难家庭感受到了“温度”,在扶贫路上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三明日报记者 杨燕蓉 卢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