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1月19日讯(通讯员陈晓龙 吴文彬)2018年以来,南安市溪美街道宣化村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公序良俗带动乡村振兴,持续推动社会风尚向上向善,获评省级森林村庄、南安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一是用足村规民约手段,简办省办多了,大操大办少了。2015年,宣化村全面取消“佛生日”,全村一年下来可省下300万元以上。在取得佛事不办的阶段性成果后,宣化村继续梳理村组及宗族中存在的陈规陋习,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和宗族大会、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入户宣传等形式,修订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并坚决执行,把精力放到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中。2018年以来,该村未发生一起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不良案例,通过省办、简办红白喜事节省下来的资金多达500多万元,投入到彭埔公路修建、深内公路翻建和扩宽、老人协会兴建、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修建、架设路灯以及完善学校设施等公益事业当中。
二是凸显典型模范作用,榜样标兵多了,斤斤计较少了。近年来,宣化村坚持积极参与各类先进典型创评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以评促创促学,挖掘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全村实现党员干部100%签订《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承诺书》,党员成为移风易俗的带领者,以身作则引领社会新风尚。多个典型被南安市、泉州市评为先进典型,原有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的人少了。
三是搭好文体活动平台,文明新风多了,歪风陋俗少了。宣化村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场所和文体阵地,建设村级文化站、老年人协会、青少年活动中心、篮球场、足球场、戏台,组建腰鼓队、广场舞队、篮球队等,村民们依托文体阵地开展广场舞、健身、棋牌等活动,充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宣化村还筹资建设了一座村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并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丰富多彩的暑期夏令营公益活动,开设乡土历史、法制教育、安全防范、软硬笔书法、手工制作、绘画、习作训练、康乐游园等课程,不仅丰富了广大儿童的暑期生活,更是解决了暑期儿童无人看护之忧,进一步推动了文明乡风落地生根。
四是推行奖学重教政策,人才英杰多了,闲散人群少了。宣化村利用移风易俗奖教奖学,设立教育基金会,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统计,宣化村大中专生有258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116人,其中不乏大学教授,研究生、博士生。2008年林荣华考入清华大学,2012年林君委考入清华大学,林扬明夫妇考入中科院博士生,2014年林志辉考入清华大学博士生,2018年林弋莎考入清华大学直博生。宣化因此赢得了“十年四清华,一门双博士”之美誉。
(供稿: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 溪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