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大力发展海上生态养殖 连江县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11月8日讯 山峦逶迤,海岸曲折;岩壁沙滩,浪飞鸥翔……被称为“福州最美海湾”的连江筱埕镇定海湾内,“海上画廊”美景惹人沉醉,风光旖旎的“海上牧场”孕育着丰饶的物产。“智慧连江”管理服务中心内,“一张图”上,鼠标轻点,“殷实”的海域资源一览无余。
通过生态产品“巧”闯市场,连江打通了自然资源向生态资产、产业资本、发展资金的转化路径。目前,一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一个自然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已全面搭建,“振鲍1号”“振渔1号”等高科技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也顺利投产,形成企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节支和集体收入增长的多方共赢格局,迈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路。
进军深海,除了筑起发展共赢、利益共享的“金山银山”外,沿海海域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守好绿水青山,是连江此番改革的终极目标。如今,一套“企业+项目+科技”的生态化保护机制已建起,助力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
从连江县筱埕镇定海码头行船15分钟,就到了3公里外的“试验田”。海面上,一个个橙色塑胶浮球随浪起伏,颇为壮观。
“这是黄岐半岛人工海藻场项目,将推动海域超规划养殖问题的最终解决。”陈俊海介绍,项目涉及海域面积5462亩,主要建设新型环保海带标准化养殖区等,同时带动滨海旅游业发展。目前,1170亩的一期项目已建成,聚福源水产公司拍得养殖权,拟于月底挂苗养殖。
海域超规划养殖一直是连江发展的“痛点”,如何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同时保障渔民生计?连江大力引导近岸渔民进军湾外深海。依托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给海域评估的匹配价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展了使用权评估,每亩海域估价从此前的3000元升到约8000元。据了解,该行已提供6年期授信贷款1100万元,用于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后续还将视项目进展再予资金支持。
与传统旧式网箱与泡沫浮球相比,大型钢构网箱同“网箱+海藻”的生态化养殖新模式“落地”,加上海底人工鱼礁投放,让立体生态养殖环境渐渐形成,既提升水产品质量,又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更为发展滨海旅游、休闲渔业等打下基础,真正留住“碧海银滩”。
政策视角:连江生态产品改革,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早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在保持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并发挥其经济价值,是破题“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核心所在,也是难点所在。2016年以来,福州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致力于破解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难题,在连江县探索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资源管理机制,将全县优质的自然资源高效管理起来、利用起来,创新自然资源价值实现路径,有效地将区域生态优势转为经济发展优势。
生态产品改革的“连江模式”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探索创建连江生态产品研发平台,丰富生态产品库,引入生态产品养殖保险和绿色企业信贷,完善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体系。
(连江县委文明办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