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让更多农民绣出非遗“致富花”
http://wmf.fjsen.com 2019-11-06 11:06:41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一针两线,上拉下盘。”头戴彩色方巾的土族绣娘张卓玛什姐指尖游弋如鱼,不一会,绣布上一朵鲜艳的“太阳花”慢慢绽放开来,图案鲜艳夺目。日前,记者在青海省互助县盘绣园里看到,绣娘们三人一班,五人一组,正根据订单赶制着盘绣,“我从事盘绣三年了,一年下来可以赚1万多元(人民币,下同),加上儿子、儿媳外出打工还能赚些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绣娘李立木卡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盘绣园从建立到不断发展壮大,已带动了全村145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11月2日新华社)

当一幅幅样式各异、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盘绣工艺品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互助县农民绣出非遗致富花时,他们心中是喜悦的。这千针万线中,不仅将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唯一的土族盘绣更好地传承下来了,还实现了家门口的致富。他们觉得,这份改变,是老祖宗留给他们的非遗产生的巨大质变,更是党的惠民政策带给大家的幸福改变。

让更多农民绣出非遗“致富花”,这不仅是非遗传承中要探索的新路子,也是乡村振兴中亟需书写的新农村建设课题。中国的非遗项目花样繁多,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文化智慧,代表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各民族生活的风貌、文明变化,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多民族的民族风情。在一些地方非遗传承日渐式微的情况下,通过各地的帮扶为这些即将消弱的非议找到传承之路,就如互助县与海外的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在当地建立了盘绣园,将村里会盘绣技艺的土族阿姑们聚集起来进行盘绣制作,运作产业承接订单,使村民们找到了赚钱致富的新路子,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的就业,也让非遗传承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青海省互助县用非遗秀出字符花的做法,正是得益于此。

中国传统民族手工艺特色产品“土族盘绣”在市场上不断走俏,充分说明,用好非遗传承也能为乡亲们找到致富花。只要能帮助他们找到适销对路的渠道,在非遗传承人才建设上激发活力,那么,就能为非遗产业化的发展铺就更多的幸福大道,使村民们找到了赚钱致富的新路子,更能让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落地生根,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希冀。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只有充分激发农村文化力量,尤其是要做好农村非遗传承的大文章,这样才能实现像中国西北民歌《花儿》中唱的那样:心肝花腔子里放实了,栽哈个摇钱的树了……助力更多农民绣出非遗“致富花”!(福州文明办 雷沛弘)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