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
浇灌文明树 花开满园香 厦门向高素质高颜值城市奋进
http://wmf.fjsen.com 2019-11-01 14:46:12 来源:厦门文明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人人参与 人人共享】

今年3月开始,在厦门的街头巷尾,常有不少身穿红马甲的人们在走街串巷,随手捡起路面的垃圾,并对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劝导,共同维护家园洁净。这是厦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快乐健步走文明齐动手”洁净家园活动,该活动由厦门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倡导亲自参与,旨在让市民在健身的同时,养成文明习惯,传播文明理念,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随着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志愿服务也走进厦门地铁。厦门不仅设立了全市首个地铁志愿服务驿站,还设立镇海路站、乌石浦站、集美学村站3个厦门地铁文明示范站。在呼吁文明乘坐地铁的同时,厦门也针对地铁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引导市民维护地铁的文明环境。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厦门蔚然成风。厦门人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城市文明创建的热情,正是这座城市接连摘得文明桂冠的广泛的社会基础力量。

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厦门紧紧围绕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让群众在创建提升的过程中拥有更多获得感。比如,在文明交通方面,先后打造排队上下车、“无饮食车厢”、“轻语车厢”、“畅行车厢”等文明乘车品牌;持续开展“文明礼让,从我做起”礼让斑马线活动,从机动车礼让行人开始,向机动车礼让、行人文明过马路升级,厦门公交车礼让斑马线规范率已达到99%以上。

如今,厦门全市正在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督导员的身影遍布厦门各个小区,还通过“大手拉小手”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厦门的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也促进文明习惯代代相传。

【制度兜底 与时俱进】

主动作为,率先探索,厦门创新性地采取法治和德治并举的办法,以立法的方式保障社会文明建设。2017年,厦门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全国首部关于社会文明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创新性地以立法的形式,对社会文明创建与提升相关工作作出规定,法制化建设为文明创建增添了新的保障。

据了解,在厦门市现行的99部地方法规中,涉及社会文明建设的就达83部。目前,为了在制度上对文明创建形成更有力的保障,厦门市委文明办还推动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九大不文明行为重点治理的配套办法。以此制定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协调厦门市信用办将文明行为记录制度中涉及的六类文明行为信息和九类不文明行为信息纳入“白鹭分”评价模型,推进“厦门市社会文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

据悉,该系统启用后,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共记录不文明行为信息超18400条,通过将单位职工的不文明行为与所在单位的文明单位和绩效考评挂钩,发挥了一定的督促和治理实效。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创建的内涵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丰富。当前,为了打通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厦门正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厦门已有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26个实践所、161个实践站挂牌运行。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的海沧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盘活多类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家风家训、传统文化、国防教育、先进典型挖掘选树等活动,深受农村群众欢迎。

此外,厦门发挥非公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好,民营、台资、外资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的部署,将非公企业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多措并举深化非公企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目前厦门全市已有30家非公企业获评市级文明单位;在非公企业集中的思明区,非公企业文明单位占区级文明单位比重达48%。

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基础上,厦门正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以“要在全国立标杆、树榜样,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目标,厦门持续打造文明创建标杆,吹响了新一轮文明创建的响亮号角。(福建日报 记者 杨珊珊 吴在平)


1  2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