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漳州
青山净水满村芳 漳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述
http://wmf.fjsen.com 2019-10-22 15:35:22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结合村容环境整治,诏安县霞葛司下村因地制宜,打造富硒生态茶山项目,既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又助推当地效益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游斐渊 摄 

文明风10月22日讯  走进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村道整洁、溪流清澈,婆娑古树下独特的畲家民居建筑错落有致。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不仅让当地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更吸引来了各方游客,带动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村容村貌一度“脏乱差”,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福建省最美乡村”,官畲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是我市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以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近年来我市全面开展“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结合“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大力攻坚整治“痛点”和“堵点”,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在龙江大地上生动演绎出一幅幅水清、村净、景美、民富的乡村新图景,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打好了“第一场硬仗”。

顶层设计“作战图”

因地制宜探索多元模式

乡村是中国的根。如何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早在2015年6月,我市便在原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专项提升行动,积极编制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解决好“人”“物”“钱”“管”问题,进一步健全垃圾收运及处理体系,推动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发生根本性转变。

2018年8月,漳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吹响了美丽漳州乡村环境整治集结号;今年1月,整治行动再加码,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农村保洁员管理暂行规定、农村住房建设审批、裸房整治示范、“三线”整治推进、效能考核考评等多项机制性文件相继出台,全面推进村庄规划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养殖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和美丽乡村精品打造等实施进度,确保全市农村环境“颜值气质”提档升级。

从山区到滨海,各地成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基层,针对行路难、如厕难、村容村貌差等农村环境“短板”,充分结合自身条件制定了整治作战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调动社会资金,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元模式,真抓实干打响农村人居环境“保卫战”。

锵音鼓舞,“战火”如荼。2019年以来,全市各地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8万余户,开展既有农房整治4000余栋,全市建立43个秸秆100%综合利用示范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率97.5%;建立15个农膜100%回收利用示范片,回收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6%以上。“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优美人居环境,逐渐从诗中走到了漳州百姓的眼前。

疏“痛点”补“短板”

“一革命四行动”整改连线拓面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打油诗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农村肌体的顽疾、乡村振兴的痛点。

为了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建设滞后等问题,近年来我市以拆违治乱、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主攻方向,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改,取得了累累硕果:

——围绕“就地减量、高效利用”原则,我市构建了“村收镇运县处理”、边远乡镇“村收镇运片区处理”、边远乡村“村庄就近就地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着力建立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强化资金和人员保障,推动村庄保洁常态化。“垃圾不落地”成为群众共同坚守的“美丽约定”,长泰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单位。

——针对“加快建新、提档升级”目标,全市各地积极推广适应地域特点、农民能接受的改厕模式,大力实施沟渠清淤及管网建设,并注重粪污同步处理,创新推出了“公园+公厕”组合,将“厕所革命”、人工湿地项目与惠农场所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村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污泥变成涵养美丽生态环境的有益资源,有效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市采取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加快实施清淤疏浚,推广“渗、滞、蓄、净、用、排”海绵村庄生态建设理念,成片连村实施水生态系统和水环境治理,建设乡镇及村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惠及百万村民。

——探索“堵疏结合、规范审批”,各地积极引导村民有序建房,保障村民合理用地需求,严控农村“两违”,重点解决既有住宅层数过高、体量过大、布局过密、裸房过多等问题。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以米黄色立面和红色屋顶为特色,对229栋农房(含裸房)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

此外,我市还以“三清两改”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村房前屋后、公共空间、庭院环境整治及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四旁”绿化,每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以上,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连线拓面提升村容村貌、夯实镇区品质,引导村庄建设生动展现乡土田园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让农村美得有底气、美得有内涵、美得有活力。

长效管控久久为功

力争实现全民共建共管共享

百花争艳、村舍整洁、阡陌纵横……如今,漳州的许多村庄,都宛若田园山水画般恬静美好。

“车在村间过,人在画中游,真是惬意啊!”刚结束的中秋小长假,来自上海的游客许鑫与朋友第一次相约漳州游玩。一路上的美丽风景,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山、水、林、田、路、村、房日臻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我市农村逐渐步入产业、村寨、景观、旅游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坚持久久为功、善做善成,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林德鸿如是说。

为抓紧抓好这项长期任务,全市各地纷纷强化监督考核、出台激励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长效机制,并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庭院经济,推介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和精品旅游景点,带动提升村容村貌、实现增收致富。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不只是‘面子’上的事情,更是为老百姓带来根子上的实惠。”在东山县康美镇西崎村党支部书记许吉文看来,要不要整治、什么时候整治、整治什么内容,每个环节都应该有村民们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决定,“村民们的环境意识提高,自觉参与和维护农村环境建设成果,美丽的乡村面貌才能日久弥新,真正实现见成效、做长效。”

根据我市农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至2020年,全市不仅实现农户房前屋后扫干净、拆清楚、摆整齐、保畅通,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还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有效运作,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长效清洁机制基本建立,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漳州文明网 闽南日报)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