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福州 > 福清市
福清:志愿服务换免费商品 幸福超市温情浓
http://wmf.fjsen.com 2019-09-05 16:13:54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一家充满温情的幸福院

陈珍妹和苏兰芳今年70周岁,是可以安享儿孙福的年纪,但是她们都不想“坐享其成”,反而率先加入到幸福院志愿服务中来。

“我们身体好着呢,平常还下地干活,而且我们每天都变着花样给老人们煮好吃的,他们吃得可开心了,老人们开心了,我们就开心了。”说着,九朵“姐妹花”一起开怀大笑。

漆林幸福院每天实际用餐人员在50多人,除在幸福院用餐的40多人外,另有十余名腿脚不便的老人,由家人或志愿者打包为他们带回去。“能煮会说”的主妇们不但给老人们呈上了卤面、炝粉等家乡菜,还时不时搓搓丸子、蒸蒸饺子、包包粽子,在传统节日时陪老人一起高高兴兴过节。

老人们吃的饭菜不但有“特色”,而且食材还是“特供”——出自幸福院的“专属菜园”。

原来,在钟前小学改造过程中,主妇们就主动参与,在幸福院的房前屋后硬是开垦出了一片片菜地,种上了各种蔬菜,如今已是满园瓜果飘香了。

“每天炒菜直接从地里摘了就可以。”陈玉仁边说边指向陈珍妹:“这里的菜不打农药的,我们有个捉虫能手,其他人都不敢捉,就她敢捉。”说完,姐妹们再次会心一笑。

跟别的幸福院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志愿者三班轮值,每天8点上班,除了扫地、做卫生、做饭,还要种菜、浇水、除草、捉虫以及撬海蛎之类的,菜不用买、带壳的海蛎也便宜,她们多辛苦一点为的是给幸福院多节省一点。

“这里的开销也是村里好心人捐的,能省一点是一点。”志愿者们清楚知道老人们的免费午餐来之不易,这里连接着许多海内外漆林乡亲的思乡情。

漆林村有个好听的村民微信群叫“光贤漆林梦”,每天老人们用餐的情景,志愿者都会准时拍照上传,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村民们看到自己父母在幸福院里的幸福情景,这不仅可以让儿女们放心,也让乐捐的乡亲们看到,正是他们的善心让老人安享晚年。

志愿者们的辛苦不能白白付出,为了更好地激励幸福义工队,推动漆林幸福院长期、健康发展,新厝镇漆林村创新思路,将志愿服务转化成“积分”,一天志愿服务积累一个积分,志愿者们可以到幸福超市用积分兑换相应的日用品。

一次志愿服务的有益探索

积分一个月兑换一次。8月20日,义工队的阿姨们个个笑容洋溢走进幸福超市,开始第一次积分兑换。

超市内的一面照片墙首先吸引了她们的目光,她们做志愿服务时的场景,被定格成一张张照片贴在“爱心墙”上,对她们来说这是一次新鲜的经历。阿姨们不急于挑选物品,而是凑在一起寻找各自的身影,彼此间说着照片里的故事,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今年66岁的翁秀玉在墙上找到了自己过生日的照片:“这是我有生以来头一次过生日呢!”回忆起8月2日那天,在幸福院里,姐妹们一起为她唱生日歌的情景,她依然沉浸在幸福当中。

兑完积分,义工陈玉仁把当天兑换来的纸巾、洗衣粉主动捐给了幸福院。“我们在这里义务帮忙,并不图什么回报,确实每天都很开心,大家都有老的时候,能有人帮忙照应着,又有免费午餐,大家在这里休闲聚聚,挺热闹的。我们会一直做下去的。”陈玉仁说。

众人对陈玉仁的做法并不感到意外,毕竟漆林村素来有敬老孝老的传统。历史上该村诞生过“开闽宰辅”翁承赞等名人,翁承赞曾经倡导设立福利慈善机构“养济院”,皇帝接到翁承赞的谏议后,对其大加赞赏,并在今新厝镇漆林村作为试点,然后颁令社会普遍设立“养济院”。

为了弘扬孝廉文化,新厝镇还把漆林幸福院作为“一镇一孝廉”阵地之一,主要展示翁承赞、侨领翁俊民等人的孝廉事迹。

新厝镇党委副书记张宏志介绍说,幸福超市是新厝镇机关支部与漆林村支部共建项目,为此,镇村两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漆林村还专门制定了《文明积分管理办法及兑换实施细则》,除了可以兑换日用品,表现优异的志愿者还将公开表扬并且可以优先参评“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荣誉,希望通过一系列激励办法打造一支品牌志愿服务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基层老百姓提供更多服务。

作为全省九个之一、福州唯一试点县市,福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在如何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福清正进行着卓有成效的试点工作。

村财并不宽裕的漆林村,在“花小钱办大事”上大做文章:一张小小的照片所带来的荣誉感,一次生日会所倾注的温情,一份积分兑换的小礼品所蕴藏的成就感……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志愿者们看来却弥足珍贵,越做越有满足感的幸福工义队志愿者们也让该村的幸福院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对接农民需求、创新志愿服务,幸福院、幸福超市、幸福义工队……新厝漆林村正在进行着有益且有效的探索。

(福清市文明办报送 来源:福清侨乡报)

1  2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