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溪镇 梅列区委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9月5日讯 走进梅列区洋溪镇,青山环抱,竹海飘香,一幢幢风格独特的民居映入眼帘,房前屋后青石板路、水泥路相间,古朴新韵相融合,呈现出一派别具生机的乡村面貌。
2018年,洋溪镇被列入乡村振兴试点镇进行重点推进,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链,走绿色发展道路。洋溪从一处偏居一隅的乡镇向特色文旅小镇的“变身”正从蓝图成为现实。
旧貌换新颜 老街巷里看历史
兴尚老街位于洋溪镇政府门前,全长1.2公里,横穿洋溪镇上街村和新街村,因有100多支造型古朴的骑楼而远近闻名。旧民居承载着乡愁,是村民割舍不了的牵挂。眼下,工人们正对骑楼外墙进行统一修缮改造,“白墙、黛瓦、原木、青砖”的风格,保持了古厝原有风貌。
“此次主要对街道两边的建筑立面景观和南北两端的入口节点进行改造,进行道路铺装、景观绿化、城市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兴尚老街提升改造工程按照‘还原历史 修旧如旧’原则,目前老街的提升改造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洋溪镇党委书记连腾勇介绍。
兴尚老街提升改造项目本着“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统一建设、共同出资”的原则,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让天空更干净,环境更整洁。对通讯运营商露天线路进行统一“扎辫子”整理,对原有道路进行污雨水管网整改,还对老街沿线4座公厕进行提升
改造……经过一番精心“梳洗”,街面形象已出落得“亭亭玉立”。
此次还原了大队部、知青楼、罗氏老宅等11个重要公社时代场景,对罗氏祖祠、邓氏老宅进行重新修建,分别打造洋溪家风家训馆和上街村文化活动中心。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指挥部,区级力量也参与建设,在原有建设团队的基础上,新成立物件及史料收集组和招商引资组,还聘请了第三方文创团队,提炼打造洋溪公社文化。
“接下来还将恢复原来传统的豆腐坊、烧饼巷和公社食堂文化,恢复历史老街区的原貌,吸引市区周边的市民到洋溪游玩,为农民和村财带来增收。”连腾勇说。
打好“党建牌” 开创工作新局面
假期,外出工作的小林回到家中,走在家乡的道路上,他感受着家乡近年来的点滴变化说:“变化非常大,以前的路又小又窄,现在出入有宽敞的水泥路,村中杂草和阻路的树竹都被清理了,还新建了文化场所和运动场。”
这些变化的背后,凝聚了多方的汗水。为了激发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洋溪成立了新街、上街2个临时党支部,分组包干,责任到人。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带头支持项目建设和签订立改协议,自觉拆除雨披雨棚、陈旧店铺招牌、门前搭盖等临时构筑物,支持各类线路统一整合布设。
区镇村三级干部利用节假日与500多位村民一起,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全面集中整治,主动参与房前屋后绿化和村内基础设施管护,变“等靠要”为“主动干”,为洋溪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对个别不理解的村民讲政策、讲大局,争取他们的支持。这段时间村民戴着草帽拿着工具,一路清理清拆出来的废弃砖瓦、杂草树木,昔日杂乱的村庄一下子就敞亮了!”洋溪镇新街村支部书记张宝琴说。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了洋溪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新机制,吸引农民回村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改善,有效激发传统村落的活力,为传统小镇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特色文旅小镇 打造城市后花园
盛夏夜晚的洋溪格外清新凉爽,圩场的小广场上热闹非凡。人们纷纷驻足,期待着白色幕布缓缓升起,时光仿佛穿梭回了“露天电影院”的年代。
自今年8月1日露天老电影放映活动启动以来,除遇上特殊天气,红色影院每晚7时固定播放一部红色主题电影,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观看。
在明确“文旅小镇”的发展定位后,洋溪加快探索并初显成效的文、体、农、旅深度整合,围绕“吃、玩、住、购”策划农业体验、农家厨房、共享菜园、特色食品一条街等项目,大力发展中央坂蔬菜基地,引进现代农业水培项目、农科院菊花种植示范项目和昂合生态农业项目。
镇口竹石公园内新竖立着3根巨大的竹节,上面镌刻着清代诗画名家郑燮的《竹石》词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毛竹产业是镇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竹节也体现了洋溪人坚毅顽强的干事创业精神。”洋溪镇宣传委员童庆介绍。
洋溪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经过一番蜕变,综合性、多功能的洋溪“文旅小镇”呼之欲出。(梅列区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