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萌源村农民文化广场休憩。图源:福建日报
定村规民约 为红白事“瘦身”
“大家都不喜欢攀比,只是先前没有人打破这个惯例。现在村里带头,我们都很支持。”三门桥村村民陈华针说,“人情债”少了,大家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为了遏制婚丧嫁娶不良风气,2012年,三门桥村实行红白理事会制度,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为红白喜事“减肥”——不超过15桌,每人包100元红包,回礼30元……事无巨细都作了详尽的规定。“目的只有一个,压下大操大办的歪风,帮村民捂紧钱袋子。”陈家长说。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重,很大原因在于攀比之风盛行。要想改变这种陋习,还得从群众的思想观念抓起。”周宁县监委委员陈海森介绍。
为此,周宁县发挥村委会、宗亲互助会、祠堂董事会等作用,结合村情民俗,成立红白理事会,认真听取村民群众意见,制定移风易俗细化要求,明确了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等事项,在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上亮出“限高线”,唤起新风尚。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像三门桥村这样把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的,已经成为周宁县各村的普遍现象。
“今年,我们规定村里红白喜事份子钱为100元。2018年来,全村共办红白喜事18起,大概节省了费用20万元。”礼门乡贡川村党支部书记陈友耕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据了解,该村每年正月十六都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当年度村内红白喜事的相关事宜,此习俗已延续了四五十年。
“去年10月份后,我们村就再也看不到大操大办的葬礼,大家自觉简办丧事,一场丧事可以节省一两万呢。”泗桥村村主任陈田生说。
在浦源镇浦源村,村两委向全体村民发放了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倡议书,将移风易俗与《鲤鱼溪护鱼规约》结合起来,修订《村规民约》,打造鲤鱼溪移风易俗教化基地。
“依托村民自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转观点、树新风,切实打通移风易俗最后一公里。”陈海森介绍,到今年底,全县147个村将实现《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