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联欢晚会现场
文明风2月19日讯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又到了张灯结彩龙狮齐舞的元宵佳节啦!元宵节自古以来是个团圆浪漫、欢乐祥和的节日,这两天连江县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形式包括巡游展演、走灯活动、“移风易俗联欢会”、“做灯笼、送花灯”等。
元宵佳节到来之际,丹阳镇坂顶村后楼自然村灯火通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的“二十四孝骨牌灯”打破了宁静的小山村,当地村民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引导下,高举二十四孝骨牌灯,在本村及连江与罗源交界的村庄里巡游展演,欢度元宵佳节,弘扬孝道精神。
傍晚时分,尽管天空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村民们仍然身着红、黄、绿三色服装,扛着龙凤旗,敲着锣鼓,手举卧冰求鲤等二十四孝花灯,在村文化宫前的广场上开始表演。
首届移风易俗联欢晚会
只见灯手们在龙凤旗的引领下,跟着锣鼓的节拍,先绕行四圈,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定好春、夏、秋、冬四个桩位,然后队伍围着这四个桩位旋灯、分灯,按照规范套路,摆成各种造型,时而为剪刀,时而为葫芦,时而又成太极八卦,高潮时,整个队伍呈现大团圆场面。每个挥舞的动作无不折射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劳动的赞美、孝道的传承。而每当花灯所到之处,楼五的阳台窗前、道路两旁就会挤满人,街头巷尾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盛极一时!
据了解,丹阳镇坂顶村的二十四孝骨牌灯源于明朝永乐年间,由连江第一进士张莹后人引入并不断演变、完善而流传,共分圆台、放桩、旋灯、分队、收队、排队、收桩等10个环节,旨在弘扬中国传统孝道美德,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二十四孝骨牌灯把整个村庄映衬在浓浓节日氛围里,斑斓夺目的灯火吸引着本地村民、邻村村民和闻名而来的游客等几千人聚集在小山村里,或驻足观看,或追随其后。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景象。
“二十四孝骨牌灯”巡游展演
在即将迎来元宵佳节之际各地的庆祝方式都别具特色。位于连江下宫乡的厦一村有着一项延续370年历史的元宵民俗。公元1009年从陕西迁徙来的姚氏族人至今已在厦一村生活了1000多年,这个以姚氏为主的村落每年都会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盛大的游天官活动。游天官不仅是厦一村代代相传下的一份宝贵遗产,也记录见证着这块乡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厦一村除了以“游天官”的形式庆祝元宵佳节外,还邀请了省老干部管乐艺术团、省实验闽剧团、福州市曲艺团、家乡歌手、家乡画家等为村民们奉上一场精彩的元宵联欢会。晚会精彩纷呈,涵括了舞蹈、歌唱、戏剧、京剧等表演形式。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这样的表演寓教于乐,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能够让移风易俗的观念深入我们的心田。
据厦一村支书姚锡暖介绍,这场晚会的资金来源除了乡政府拨付5万元以外,其余的9万多元都是村民他们准备给父母或者是自己做寿、办酒席的钱,然后他们决定不办酒席了,把钱捐出来,举办这场晚会,与村民同乐!“未来他们会继续捐资助力,让联欢会越办越好,为村民们带来丰富的文化精神食粮。”姚锡暖信心满满的说道。
凤城镇东北街社区也是热闹非凡,居委会门前人声鼎沸,人流如潮。为了迎接元宵佳节,社区在这里开展热热闹闹的制作灯笼、送花灯活动。
一大早,社区工作人员便将五颜六色的花灯悬挂在社区门口,迎风招展,灯花煌煌。九点半活动开始,多个家庭齐聚一堂,大人小孩相互配合,合力DIY制作灯笼,通过一步步的搭建、固定、组装,制作出一盏盏漂亮的纸质灯笼,灯身绘着各式吉祥花样。另一边,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和过往群众免费发放花灯,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
送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民俗,寓意“添丁吉兆”。此次活动由凤城镇东北街社区联合辖区多个共建单位以及连江县爱心幼儿园共同开展,活动共送出4500多个花灯。当天晚上,上林街同样是一派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各式各样花灯的映衬下,东北街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及小朋友们身着汉服,做清丽打扮,手拿花灯,在上林街出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此外,在安通大厦门前和林氏祠堂内,社区工作人员还为群众免费赠送花灯,送上美好祝福,现场喜庆和谐,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
科普闹元宵
为迎接元宵节的到来,连江科技馆为市民准备了精彩的"科普闹元宵"活动,将科普知识融入到传统节日中,别有一番趣味。上午9点30分,县科技馆热闹非凡,“地球的骨架是什么?”“人体最坚硬的部分是什么?”在近200个科普灯谜前,市民们争相竞猜,一个个科普知识变身为妙趣横生的谜语,大家在猜谜的同时,也能学到不少科普知识,既具娱乐性,又具知识性。
在科技馆内,随着音乐舞动的机器人、以连江地貌为原型的模拟航行、智力问答、认知鱼类等项目也让孩子们驻足观赏和争相体验,丰富的展品和游戏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据了解,县科技馆从2015年开馆至今,每周六、周日开馆,每年接待人数3万多人次,今年春节假期,每天接待观众均接近或达到饱和,科技馆再次成了公众体验科学,欢庆新春的科普乐园。(连江县委文明办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