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风情美文化进万家 莆田缤纷活动绽放美好梦想
http://wmf.fjsen.com 2019-01-15 15:56:38 来源:莆田文明网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文明莆田奏响新时代的文化乐章!临近春节,为了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大餐”,莆田多地各类文艺汇演、民俗活动轮番上演,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浓浓年味和文化味,为民众的幸福生活加码!

仙游县木兰社区首家试行“三社联动”治理新模式: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现场精彩演出

近日,仙游县木兰社区居民文化艺术节暨莆田市仙游县“三社联动” 试点项目启动仪式举行。活动现场,除了“三社联动”试点项目授牌,木兰女子腰鼓队、莆仙赞句“三社联动好”、旗袍秀《望月》、相声《说一不二》、健身操《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由才艺特长居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激情上演。

获评全省“基层一线好支部”的鲤城街道木兰社区党委,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突出建设便民利民的服务型社区,走出一条弘扬孝德文化和建设和谐文明社区的特色路,实现从农村气息浓郁的郊区崛起变身为花园式幸福家园。现今,社区居民人年均收入高达12000多元,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增拓到200多万元,实现了“社区富,富一片”的愿景。

美中不足的是,木兰社区一直沿袭推行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即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由上至下进行带有明显强制性和行政性的社区管理。为实现在新时代“社区事社区办、专业事专业办”,也使众多社会组织各展所能,满足社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此次在市、县民政局指导下,木兰社区先行在全县各社区中首家试行“三社联动”这一以人为本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即以社区平台为依托、社区和居民需求为导向、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动、专业社工为骨干、社会组织承接运营、社会力量深入参与的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共建共享社区和谐美好。

据仙游县民政局副局长蔡奇凤介绍,“三社联动”服务项目由仙游县初心社工服务中心具体执行和开展,是将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三方力量融合,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导向的服务新模式,将针对不同重点人群提供贴近需求的多样化服务项目,主要通过“社工+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模式,在社区广泛开展社区融入、社区和谐、社区文化营造、社区互助等活动,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治理新格局,使群众成为社区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受益者,真切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馨,提升社区凝聚力。

北岸乌垞村打造农村文化服务中心“升级版”让民众生活更有滋味

十音八乐爱好者在专心致志排练

在北岸辖区的农村文化服务中心,经常能看到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十几个喜欢热闹的十音八乐爱好者在这里度过了开心的排练时光,而喜欢安静的则选择埋首在阅览室,翻阅当天的报刊杂志,了解新鲜的新闻资讯;偏爱边娱乐运动边拉家常的人则三三两两聚在棋牌室、健身室里休闲、健身。

山亭镇西乌垞村村民陈玉椿表示:“我们乌垞村旧的十音八乐室是在旧戏台那边,那里环境比较不好,照明设施也不够好。如果村里做戏,排练就要停几天,把舞台给唱戏的先使用。今年年中,建立了一个新的音乐室,环境十分好,设施也都很好,新的舞台,来了就能排练,结束了关个门就行了,不必每次排练还要根据舞台摆设、收拾,十分方便。”

据悉,北岸2018年建设16个像西乌垞这样设施完善的文化服务中心,主要分布在北岸辖区各相关村居的人流集中点,在功能规划上,都配有阅览室、音乐室、体育健身室、棋牌室等活动室,不仅如此,在院子里,还设有健身器材等室外活动设施。

如今,遍地开花的农村文化服务中心,为村级举办生产生活知识讲座、培养业余文艺骨干队伍提供许多便利,进一步活跃了北岸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有力推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莆田学院举办民族文化节 让民族融合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

新疆舞表演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日前,莆田学院管理学院举办民族文化节,吸引众多师生参加。

在民族体验馆,该学院从历史、文化、生活三方面,通过文字、照片、影像、器物等展示少数民族的生命礼俗、信仰祭典、音乐舞蹈、服饰、工艺、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在民族美食一条街,奶片、糍粑、麻花、甜茶等极具特色的民族美食让同学们流连忘返。

当晚的文艺晚会上,新疆歌舞《甜甜的歌儿迎贵宾》、彝族独唱《不要怕》、藏族合唱《净域腾飞》等形式多样的节目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群特殊的演员参与晚会,莆田学院多位教职工子女与哈尼族、彝族同学共同演绎《哈彝一家亲》。小朋友身着民族特色服饰,兴奋得手舞足蹈,可爱的舞姿赢得场下观众热烈的掌声。最后,少数民族代表共同表演礼服秀《民族团结一家亲》,以别样风采表现各族人民一家亲的主题思想,将民族文化节推向高潮。(莆田文明网综合)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