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刚学雷锋小组:三明市精神文明“老字号”焕发“新面貌”
http://wmf.fjsen.com 2018-12-11 15:46:46 来源:文明风

文明风12月11日讯(通讯员 曾凤清)中华老字号已深入人心,由此引伸开去,文明也有“老字号”。三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发源地,这里孕育诞生了不少文明“老字号”,它们或沉淀在社会发展中,有了“包浆”韵味;或紧跟时代潮流,而不断前进,焕发出新的气象与力量。无论如何,这些文明“老字号”,不仅给人们提供了难忘的记忆,还是这座城市底蕴的所在。其中,陈金刚学雷锋小组就是这样的“老字号”。

桥头的文明老字号刷新了

“建设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城”。立于梅列列东大桥桥头的文明“老字号”,经过翻刷后,焕然一新。

市民赵同国是从这个广告牌上,第一次知道三明精神这个问题的答案。那时的他还在外地部队服役。有一天,他的战友来到三明出差,回去后煞有介事问赵同国:“我来考考你这个三明人的女婿,‘三明’是指哪三明?”

“这可难不倒我,开明、清明、文明!”大桥头鲜亮的大字,早已印进了人们的脑海中。他当时没有想到自己日后的工作,会与这12个字产生直接的关联。

赵同国部队转业进入三钢工作,如今担任三钢集团公司文明办副主任。上班从列东大桥头经过,他和同事都会留意到,这12个大字已经年久失修。今年初与市委文明办联系工作时,他再次提及此事,称单位考虑对牌子进行翻新。

随后,赵同国以文明办的名义向三钢集团提交报告,并迅速得到批复,同意出资对桥头的广告牌进行修缮。经委托物业公司,按照招投标流程,崭新的广告牌伫立在列东大桥头,熠熠生辉。

老字号——陈金刚学雷锋小组

陈金刚学雷锋小组是三明精神文明创建的“老字号”。这支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学雷锋小组,最早由三化公司职工陈金刚带头建立。从1971年4月开始,这个小组就成为一面旗帜,在三明精神文明创建历程中镌刻下自己的印记。

1971年4月,年仅16岁的陈金刚来到三明化工总厂石灰氮车间当学徒工,也就是后来的双氰胺车间。这个车间温度高、粉尘多、产品腐蚀性强,工人上班都要穿着厚厚的劳保皮鞋。有一天,陈金刚看见一位老工人正在用铁丝扎鞋子的裂口。他不禁上前好奇地问:“师傅,鞋子怎么不拿去街上补?这样缠住不牢固的。”老工人无奈地说道:“眼下生产这么忙,怎么有空上街呢?再说了,这又脏又臭的鞋子,谁爱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金刚仔细一看,工友们的鞋子全都五花八门,有的用绳子绑着,有的用铁丝捆着,还有的用胶布缠着。

“要是能为师傅们修补工作鞋,让他们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就好了。”于是,陈金刚和一起进厂的伙伴提出义务为工友补鞋的想法,得到了工友的支持。在他进厂的第7天,双氰胺车间学雷锋义务补鞋小组就在车间党团支部的支持下成立了,陈金刚成了第一任组长。

一花引来百花香,陈金刚学雷锋小组的做法迅速地在厂里传诵,全厂相继成立了65个不同种类的学雷锋小组。

1981年3月5日,在陈金刚学雷锋小组成立的第10个年头,他们迈出了新的一步。在全国第一个文明月活动中,他们率先从厂区走上街头,用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倡导学雷锋树新风,成为福建省第一支面向社会的学雷锋先进集体。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