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劲松,福建福州人,1978年7月出生,2013年进入福建省血液中心工作,是福建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一科的一名医师。2017年6月,朱劲松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成功为一名8岁的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第6543例、福建第168例、福州第53例、福建省血站系统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朱劲松2014年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6年,曾有一名患者与他初配成功,后来因患者的原因无法成功捐献。2017年2月17日,接到中华骨髓库福建分库的通知,朱劲松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HLA低分辨型相合。而这次初配,符合条件的共有8人,但进行高分辨率配对后,只有朱劲松一人满足条件。当福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朱劲松联系时,他毫不犹豫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7年6月12日上午,福建省血液中心为朱劲松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随后,朱劲松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签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接着连续打了3天动员针,“唤醒”平时在骨髓中“沉睡”的造血干细胞,令它们释放到外周血中。期间,朱劲松对动员针起了反应,出现感冒及腰部酸胀等症状,所幸在捐献前有所好转。捐献期间,福建省红十字会、福建省血液中心、福州市红十字会、连江县红十字会等相关领导来到医院看望朱劲松,并为他加油鼓劲。

6月14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出志愿者赶来福州取这份救命的干细胞。志愿者透露,患儿是一个8岁的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从小每20天左右,就需要接受输血和去铁的治疗,这个可怕的疾病给孩子的童年笼罩了阴霾,直到朱劲松的出现,孩子的生命才有了转机,让绝望的家人看到了新希望。按国际惯例,捐献者和受捐者要遵守“双盲原则”,即双方不应见面,且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确切信息。但患儿的家长得知捐献者是一位年轻的爸爸后,强烈要求并委托志愿者交给朱劲松的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表达全家人的感恩之情。

“尊敬的供者大哥,您好!虽然我们不知道您是谁,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是我知道您是一位有爱心的好人……对于一名身患重型地中海贫血的孩子来说,生活是多么痛苦和折磨…….您千里之外给我们小孩送来生命的希望,将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志愿者缓缓地读着,围在病房内的志愿者、医生、护士静静聆听,当信件读完,朱劲松的眼眶湿润了。

6月15日上午8:30,朱劲松如期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历时三小时,朱劲松成功捐出了19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当天下午,救命干细胞飞往广西,为患者实施移植手术。

面对赞誉,朱劲松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件平常的小事。“我只是血液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不懂得豪言壮语的表达,也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我只是很幸运、很自豪能成为血液中心的一名员工,每天面对的是满怀爱心的献血者,耳濡目染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动,当一个黯然的生命之光等待你来点燃,仅需要一点勇气就能让生命延续时,这是我理所当然的选择。”朱劲松还说,早些年,大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很多误区,认为会影响健康,其实,这种捐献既不影响健康也不可怕。他有一对儿女,女儿12岁,儿子才1岁多,他非常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非常欣慰能帮助这个可怜的患儿。此次捐献后,恰逢父亲节,他觉得举手之劳就能救助千里之外的患儿,不仅是最好的父亲节礼物,也是给儿女树立的最好榜样。

朱劲松捐献造血干细胞期间,他的爱人缪女士也赶来陪伴,她在连江县妇幼保健院工作。她说,他们夫妻都是医护人员,都非常支持捐献干细胞,也常给亲友传播“献血有益无害”的观念。为此,女儿每次路过献血车,都要进去看看“爸爸上班的地方”。这次,女儿知道了爸爸的义举,骄傲地告诉同学们和记者,“爸爸献血,救了一个小朋友!”

朱劲松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共捐献全血5次、机采血小板6次,累计献血当量达11280毫升。2017年荣获福建省直机关2014-2017年度无偿献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康金山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