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罗源搭建“非遗”传播平台 让畲族文化“火”起来
http://wmf.fjsen.com 2018-08-09 17:18:39 来源:福州日报

  罗源“非遗”传承人之家向公众开放(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头顶盘红绳,衣服绣花边,这是畲族最美的凤凰装;点穴有绝技,传子不传女,这是畲族的传奇八井拳。

福州罗源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个“非遗”大县,2008年以来,全县已获评2项国家级、5项省级、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3个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另外还有20项县级“非遗”项目。

畲族历史悠久,“非遗”资源丰富,如何让文化“火”起来呢?

今年7月份,罗源新编“非遗”闽剧《畲山蝴蝶飞》首演,这是全省首部以畲族故事为题材、展示畲族风情与“非遗”文化的闽剧剧目。编剧伊亮将闽剧音乐与畲族音乐相融合,将畲族唱腔进行美化,并用葫芦丝作为该剧配乐的主旋律。

由于罗源“非遗”的传承人往往居住在偏僻乡镇、山村,平时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极少。为此,去年底,罗源县创立“非遗”传承人之家,向社会公众开放,不仅让“非遗”项目有了服务群众的机会,打造出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亮点,而且为“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搭建了平台。这里仿佛是“非遗”大观园,不仅有畲族服饰、畲族医药、八井拳、罗源牛角梳等“非遗”项目的展板介绍,还有实物展示,定期举办“非遗”项目的体验、互动活动,因此“圈粉”不少。“有了‘非遗’传承人之家,让老祖宗的宝贝不会丢失,可以为更多人更好地服务。”“非遗”项目“畲家祖传药锤板拍打疗法”传承人雷月莲夫妇说。

同时,以“一村一策”为契机,罗源畲族村大力传承发展畲族文化。在起步镇水口洋村,文化活动中心和畲族文化展示馆设在了村民的家里,村民雷信珠和雷干灼腾出了自家祖厝,教授织布技艺、成立文艺队、展览畲族服饰等。在松山镇八井村,一群少年正在学习畲家拳,雷知坤以传承畲家拳为己任。原来没有稳定授课场所,畲家拳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开设拳馆后,每周末有20多人来学习。

福州市罗源县文化馆将健全常规培训体制,逐步形成“一师授多徒,一徒学多师,一徒承多艺”的培训格局,保证传承队伍不断延续,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稿件来源:福州日报)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