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以法治涵养城市文明之花
http://wmf.fjsen.com 2018-08-06 09:33:55 马跃华 来源:光明日报

精准治理陈规陋习

记者注意到,《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将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避让行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不文明旅游、携带犬只户外活动违规等9类不文明行为列入重点治理清单。

为了让这部法规“有牙齿”“能落地”,法规还把9类不文明行为的行为模式和对应的法律后果进行精准设计,在罚则的细化上下功夫。“这次的法规设置不再是宽泛的处罚标准,根据危害性从轻到重,哪一种行为罚多少一一对应、一目了然,这就是精准立法。”在李明哲看来,“一目了然”很重要,既便于市民遵守,也便于执法部门执行。

比如行人乱穿马路,细化成6种情况,不同路口的通行规则不同,设置了不同底线。在没有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这些过街设施的道路,因为需要必须横穿马路的,在穿行过程中不能中途折返,否则警告或者罚款50元。有斑马线的地方,行人横穿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要充分考虑效率,不能在斑马线上坐卧、停留或者嬉闹,妨碍车辆合法通行,否则警告或者罚款50元。处罚最重的是在城市快速路、隧道等机动车专用道,行人如果进入,罚款200元,因为危害性最大。

美仁社区的居民纪凤姣明显感觉到带孩子过马路时不用再提心吊胆了。她说,自从厦门文明新规实施以来,交警部门在一些重点路段加大对斑马线上车不让人、行人违规过马路,以及违规停车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明显提升了不少。

在使法规有“牙齿”的同时,厦门继续发挥文明创建常态巡查、通报、“随手拍”“路长制”等机制作用和媒体监督作用,对违章现象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抓拍、刊播。

精心呵护生态文明

白鹭是厦门的市鸟,在其被确定为市鸟30周年之际,厦门送了白鹭一份“大礼”——绘制白鹭栖息、繁殖、觅食地图,确保开发建设项目从规划立项阶段就避开白鹭栖息地。

白鹭为何能长留厦门?这源于厦门对生态的保护力度。1994年,厦门获得特区立法权后颁布的第一部实体性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2015年1月1日,《厦门市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正式实施,成为福建第一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

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社会文明发展,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拴心留人。长期以来,厦门通过提升法治水准,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更高起点、更高站位谋划城市格局,把脉发展大计,厦门大刀阔斧进行“多规合一”改革。融合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总体规划等多部门空间性规划,形成了以生态为本底、承载力为支撑基础的全市域统一的综合空间规划体系。2014年,厦门市人大审议通过《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此为引领创新实践“多规合一”,明晰了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城市建设主要思路。

多年来,厦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相融。(记者马跃华)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