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有同时代的儿歌相伴
http://wmf.fjsen.com 2018-05-08 17:29:58 胡景天 来源:铜陵文明网

曾经唱着儿歌长大的“70后”“80后”,却很少能听到自己的孩子哼唱新的儿歌。偶尔听到的,或许是街头流行的成人歌曲,或者是给篡改得面目全非的传统儿歌。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请允许我们忧思一下:如今的孩子在唱什么儿歌?我们该给孩子们传唱什么样的儿歌,给他们提供怎样的精神食粮?(新华网)

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的世界不仅要棒棒糖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还应该有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儿歌。然而,与父辈们相比,现在的孩子似乎并没有那么幸运,除了上世纪流传下来的《小燕子》《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屈指可数的几首经典儿歌以外,真正属于他们自己,又贴近这个时代的优秀儿歌实在是少之又少。缺少了好儿歌,童年的世界里也就少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这对孩子们来说,的确是一种遗憾。

词曲作者儿歌创作的兴趣不浓。儿歌是孩子成长重要的“精神维生素”,不仅能够让孩子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儿歌创作却持续低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儿歌创作一直被认为是“小儿科”,而且又难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许多专业词曲作者创作儿歌的兴趣不浓,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儿歌创作上。

儿歌创作切入生活的力度不够。《小燕子》这首儿歌传唱了几代人,几乎家喻户晓。这首儿歌语言通俗易懂,哼唱朗朗上口,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这首儿歌的创作,在灵感的背后,其实是生活里的千锤百炼。而当下我们的一些儿歌创作,切入生活的力度明显不够,一些作者不愿意深入生活去汲取养分,根本就不了解当下儿童的精神世界,喜欢凭自己的空想去创作,作品自然不够鲜活,难以贴近儿童生活。

传播媒介推广儿歌的态度消极。如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打开广播电视,还是浏览网站,各种各样的流行音乐比比皆是,就是难以找到儿歌的身影。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推广儿歌所产生的收益要远远小于流行音乐,因而传播媒介对推广儿歌的态度比较消极。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一些优秀的儿歌作品,因为缺少传播媒介的支持,最终也难以传唱开来。

在我国,儿歌不仅是孩子的精神食粮,也是社会主义文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注,但是这种关注不能仅限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同样需要关注。因此,面对新创作的儿歌数量少、精品更少的现实,相关部门还应该重视起来,建立有利于儿歌创作、传播的良性机制,多出新品、多出精品,让新时代的孩子有新时代的儿歌相伴,不能让新时代的孩子总是唱着那几首古老的儿歌。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