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革除陋习婚丧简办 移风易俗新风处处扬
http://wmf.fjsen.com 2018-04-11 10:28:55 来源:龙岩文明网

  连城县林坊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倡议书。图片来源:东南网

近年来,龙岩市全面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身边群众革除陋习,简办红白喜事,树立文明新风。

去年,该市制定下发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实施办法,提出把正常的民俗民风、人情往来与陈规陋习区别开来,对症下药,通过“四减、四限、四勤、四重、四倡、四反”措施,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新风正气。

婚丧简办 倡导新风尚

长久以来,红白喜事择吉时、婚丧嫁娶挑吉日已经成为我国民间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作为客家祖地的龙岩更是如此。

“以前办白事太铺张,还请乐队演奏,既浪费又不严肃。”在村里操办红白事多年的长汀县三洲镇三洲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戴芳文,对过去的各种陋习感受很深。“每次发白手帕(当地俗称发白)就要花三四千元,请乐队演奏则要2000多元。”在不少村民看来,“乐队演奏声震天响,不仅扰民,还把丧事办得像喜事。”

长汀县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比起其他地区,在丧葬风俗观念上更加讲究排场,特别重视风水等。

以三洲镇戴姓为例,村中有数百户戴姓人家,以前只要村中某一户人家有红白喜事,村中戴姓户户都得送礼,当事人家要杀好几头猪,摆几十桌酒席。尤其是丧事,吊丧期间的陪夜、鼓手、祭拜,为择吉日花费时间少则五七天,多则十天半个月,几乎天天都是吃流水席。送葬时要“发白”。送葬后还要摆几十桌酒席,称为素宴。许多村民因为丧葬事宜花销巨大,但碍于祖传习俗,只得硬着头皮应付。因此,个别村民更是债务缠身,苦不堪言。

针对以往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拖办丧事”“请客铺张”“攀比浪费”等陋习,长汀县贯彻龙岩市委《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的意见》精神,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制定出台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重点整治丧葬陋习,杜绝党员干部超期治丧、大操大办等不良陋习。

响鼓重锤之下必有回应。“凡丧事,除至亲者外,其余同族致祭时只需蜡烛一对,不必送礼,主事家也不‘发白’和不备酒席。”这是写在三洲镇村民革故鼎新立下的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倡导了办丧事从简。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在长汀县范围内治丧时间一般控制在5天以内,鼓乐扰民、铺张浪费现象明显消失。“现在办理丧事省时又省力,负担也减轻了,感谢县委、县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这些质朴的话语表达了当地群众的心声。

移风易俗公益骑行队伍,成为永定中心城区一道靓丽风景线 图片来源:永定新闻网

多措并举 塑造新风俗

清明假期来临之际,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联合永定自行车协会组织移风易俗的公益骑行的宣传活动,老幼中青皆有的骑行爱好者绕着城区主要干道有序骑着插着彩旗的自行车,彩旗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传承孝道厚养薄葬 移风易俗 文明节俭”“丧葬简办不铺张,多省钱物孝爹娘”等宣传标语吸引了沿途广大城区居民目光。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宣传教育、纠树并举等方式,引导党员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是龙岩市开展移风易俗的举措。

武平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党风,在全县12个乡镇开展“厚养薄葬”“婚育新风”“禁止烟花爆竹燃放”等各类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因地制宜,一乡一策,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用2—3年时间培育一批工作先进、特色鲜明的村(居),让新风正气逐渐在武平荡漾开来。

连城县纪委通过走访座谈、专题调研、专项督查,努力推动当地党委担起主体责任,挖掘“闽王”王审知勤廉爱民的文化精神和吴氏崇尚节俭的优良家风,把移风易俗融入民俗活动中,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简办节庆,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此带动形成尚俭戒奢的良好风尚。

漳平市从制度规范入手,出台《关于依托宗祠、庙会资源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各村将宗祠、庙会转变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新阵地。象湖杨美村将苏家祖房改造成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和平镇和平村将陈家祖祠改造成家风家训馆。

新罗区充分依靠乡镇“一约四会”(即乡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参与民间事物调解、监督和服务,有效地遏制陈规陋习,在群众中日渐形成简办俗事、多行善事的新风气。

连城县实验小学志愿者利用培田吴氏家训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宣传。图片来源:东南网

自觉行动 树立新观念

如今,移风易俗渐渐成为龙岩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向善、节约、文明的氛围愈加浓厚。

上杭县蓝溪镇觉坊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廖氏花公祠理事机构的作用,从统一办理红白喜事的标准入手,推动移风易俗,约定操办婚事聘金掌握在5万元以内,酒席邀请亲戚限制在三代以内,宴席数控制在10桌左右;办丧事香烛礼随心乐助,视亲疏人情而定,一般在10-50元之间;取消办丧事吃“朝饭”习俗,只用红纸张榜公布名单,以示家属收到了来礼。

新罗区培斜村将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等写进村规民约中。目前培斜还成立专门移风易俗理事会:村里举办庙会,不再游行,不再摆宴席,白天就举行拔河比赛等一些简单的项目,晚上就请歌剧团演一场;红白喜事也规定统一标准,最大上限不能超过300元红包。培斜别了以往处处蔓延着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陈规陋习,婚事不再讲排场、摆阔气,党员主动带头“身体力行”,有些被陋习“绑架”不堪重负的群众如今轻松了。

“我们要将苏区老区好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破除旧俗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逐渐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龙岩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文明办主任王德堂表示。(龙岩文明网)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