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不妨过一种情怀
http://wmf.fjsen.com 2018-03-29 18:21:56 来源:文明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不同于我国其他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春节,这些节日大多围绕团圆主题,并且针对尚还健在的亲人。清明节突出的是对故人的追思,对历史的缅怀,对血脉的凝聚。这个节日,我们需带着思念、敬仰、传承的情怀,去与先人的精神牵手,在温习过去中,更好地走好今天的幸福之路。

中国素为礼仪道德之邦,作为民俗与道德的载体,清明节不仅是寄托哀思、怀念先人的日子,也是弘扬传统美德、敬重传统文化的节点。由此,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不妨让孝道融于道德,在传统节日中注入文明、文雅、文化的血液,唯有如此,其生命力、影响力才能更加长远恒久。

笔者认为,让清明节过得有情怀,就不能让感恩缺席。现今,很多年轻人远赴异乡工作生活,因而要做到清明回家乡扫墓已非现实。然而,与扫墓相比,清明节更重要的仪式是体现出一种怀念追思的情怀,不管身在何处,不管心有多忙,能在清明到来之际,主动意识到家族先人、民族先辈对于家庭、国家发展所付出的贡献,感先人之德,念先人之恩,承先人之美。我们尽可以在心灵深处,温习先人的故事,过一个心灵的清明。在追思中,更应启发我们用心珍惜、善待眼前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对健在的长辈亲人,尽好敬老赡养之道,多关爱陪伴,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潜移默化中让孝道美德薪火相传。

让清明节过得有情怀,还应当传承优秀文化。清明节历来有着踏青、扫墓、插柳、斗鸡、放风筝等众多民俗活动,这些民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从更深层面来说,过清明节,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敬畏、敬重、敬仰,通过引导民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信感才更强。这就需要政府及文化部门积极引领,推出多元化的活动,让传统节日实现“文化+”。比如,在清明节举办公祭,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书、公开信,开展缅怀先烈网上祭奠活动,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庄重感;大力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倡导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故人,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与清明节有关的集体活动,如制作美食、风筝比赛、诗文征集等,让公众在慎思追远的同时,更能学到知识、享受快乐、陶冶情操。通过开展一系列鲜活的民俗活动,使民众从中树立文化自信,才是过好清明节全新时代的内涵所在。

清明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清明是一份传统,更是一枚图腾。清明节不仅需要扫墓祭奠,更贵在心到、情怀到。我们不妨把像敬畏祖先一样尊重文明,弘扬传统美德、发扬时代新风尚,过一个有情怀的清明节。(长乐区委文明办/肖俊)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