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强化”,打造居民满意的社区志愿服务
http://wmf.fjsen.com 2018-03-16 10:11:08 来源:厦门市湖里区金尚社区

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尚社区,常住人口9300余人,现有注册志愿者1773人,约占常住人口的19%,其中专业技能志愿者385人,志愿服务队伍17支。多年来,金尚社区率先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先行先试探索,2008年,挂牌成立全市首个志愿服务工作站;2013年起,率先在全市开展嘉许回馈、社工+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者联合会和省、市文明办领导多次到社区调研考察,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夯实基础,强化“规”的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活动具体流程,使社区志愿服务有“规”可依,以制度化确保常态化。

一是管理与激励并举。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抓好申请、审核、注册到编入队伍等环节;建立培训制度,开展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定期培训以及季度经验交流;建立嘉许和回馈制度,对表现突出者进行上榜嘉许;建立服务保险制度,针对常态性、阶段性项目分别为志愿者购买长期、短期保险;建立党团员带头制度,党团员志愿者带头参与网格包片、认领“美丽心愿”等活动。

二是服务与反馈同步。按照公布队伍及服务内容、收集被服务者的需求信息、评估需求可行性、公示项目、开展活动、评估质量、登记活动记录、总结成效等流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结束后,详实记录志愿者服务情况,评估活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更好地把握规律,提升实效。

二、软硬齐抓,强化“聚”的合力

利用广场硬件条件好、居民集中的优势,汇聚辖区共建单位、区外单位的专业资源,内培外引,为居民提供“专、精、优”的志愿服务。

一是改善硬件。升级改造社区书院主阵地和分课堂,引进专业社工机构和优秀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社区—网格—小区”三级联动,形成志愿服务网格。推动志愿服务组织与8个住宅小区“联姻”,把志愿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解决小区间服务不均的问题。

二是提升软件。吸纳16家主要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民警、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志愿骨干参加社区大党委,共同研究和推进志愿服务再提升工作。与市人大机关、市委组织部、区政府办等2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每年在社区开展2-3次特色服务,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是动员激励。积极挖掘、动员居民中的贤达、能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内生动力。比如,社区住户中有厦门海洋学院教师,社区主动对接,招募了一名志愿者骨干,并招募建立了一支由海洋学院师生组成的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维修服务。

三、重接地气,强化“质”的升级

社区利用“素珍在线”“社区策划师”和“龙妈团”等线上志愿服务平台,挖掘培育骨干,升级服务项目,涌现出赵亚娟、张丽、高金聪等骨干志愿者,打造了平安铃、睦邻卡、久久爱心专业志愿服务等活动品牌。

一是打造邻里守望“平安铃”品牌。社区与厦门市市民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推出平安铃“升级版”,为老人免费提供“一键呼救”“一键定位”智能设备,老人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按下紧急键,就会马上接通市民养老服务中心呼叫部,呼叫部工作人员7×24小时值班,“平安铃”马上定位老人的位置,及时通知老人家属、社区助老员救助。“平安铃”项目推出以来,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未发生一起走失事件。

二是打造“久久爱心”专业志愿服务品牌。“久久爱心”团队由“全国最美志愿者”赵亚娟于2007年建立,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服务。2014年起,社区在原先“久久爱心”义剪队基础上,启动“温暖星期三”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团队如今拥有数百名志愿者,上百家服务门店,提供瑜伽理疗、心理咨询、康复陪伴等10余项服务项目,每月为上千人次提供专业服务。

四、示范引领,强化“善”的普及

利用社区书院雷锋讲堂、身边“活雷锋”形象墙等平台,让优秀志愿者现身说教,引导广大居民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不断孕育新力量。

一是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宣讲活动。社区书院专门开辟雷锋讲堂,邀请全市学雷锋先进个人和集体现身说法。比如,辖区侨安教育志愿者主动认领关爱礼遇公交车司机活动,每月为公交司机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累计服务上万人次;“金花姐妹”团队成员15人,全部投身社区养老院后勤保障工作。

二是鼓励社区“活雷锋”反哺社区。比如,党员志愿者汪海丰主动与社区对接,将自身的创业项目“智慧妈妈”关爱母婴资源输送到雷锋讲堂;年轻画家黄锦川发挥自己专长,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墙,还担任社区书院设计师,改造后的书院成了远近闻名的居民学习场所。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