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着眼“四个立足”,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http://wmf.fjsen.com 2018-03-16 10:08:37 来源:泉州市委文明办、泉州市志愿者协会

2012年以来,泉州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际,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供有力支撑,一些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立足“大宣传”造氛围

注重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全面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浓厚氛围。一是舆论宣传“造声势”。在媒体常年开设“最美义工”等专栏,开通“文明泉州”微信公众号,设立“志愿泉州”微信群,开发网络文明传播系统,组建万人传播队伍,在中国文明网等网站发表文明博客10万篇,微博发(转、评)帖30万篇。2017年3月上线发布“志愿情·泉州红”公益地图,短短两天,“泉州红”覆盖全城。泉州市被列为全国首批网络文明传播工作试点城市。二是社会宣传“浓氛围”。举办3届泉州公益论坛,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上百座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被中宣部考评为“优秀”等级。组织参加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评选,获奖节目均居全省第一。首都科技志愿服务联合会等40多家外地志愿团队来泉参观交流志愿服务工作。三是典型宣传“引方向”。中央、省级媒体集中宣传报道,持续深化先进典型宣传。编纂《道德之光》《德耀泉州》《泉州志愿群英》等书籍,集中展示成果。召开“志愿情·泉州红”工作座谈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分享特色、交流经验。

二、立足“大培训”强队伍

队伍建设把好三道“关”。一是“注册关”。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组织志愿者注册登记,截至2018年2月,全市在“志愿云”系统注册志愿者77万多人,注册志愿团队5400多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7000多个。二是“培训关”。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常态化开展培训活动。抓好党政机关、高校、文明单位“三大主体”志愿服务宣讲培训,先后组织6000多名志愿者参加各类培训。连续举办3届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培训班,承办全省志愿服务组织骨干培训班,推进作用明显。三是“考核关”。完成市志愿者协会换届,规范协会自身建设。把志愿服务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考核体系,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职业规范之中。

三、立足“大关爱”促和谐

突出人文关怀主题,培育社会新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关爱他人立足“真”。重点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常年坚持开展“邻里守望·情暖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游”“红红火火过大年”“爱心午餐”“暑期第三课堂”等各类活动。在全国首创外来工返乡包机,被全国总工会称为“最有创意的农民工关爱行动”。成立老龄服务志愿者协会,创新老龄志愿服务社会化模式。二是关爱社会紧扣“育”。重点开展文化服务、支教扶贫、应急救援、服务大型赛会、创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讲文明树新风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近10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活动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央视春晚、治国理政研讨会等大型活动,志愿者成为文明泉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关爱自然着眼“治”。重点开展宣讲生态文明、保护山川河流、治理大气污染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美丽泉州·美丽心灵”“泉州红树林保护计划”等一系列活动,保护泉州湾红树林、关爱台湾海峡海洋环保入选全国100个重点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清洁家园迎新春·携手共建文明城”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五老”志愿服务队开展“五老”志愿者环境监督活动。2016年9月,首次在大泉州范围内跨域号召、组织135支志愿服务队、3000多名志愿者参加抗击莫兰蒂台风志愿服务行动,取得了抢险救灾的胜利,社会反响强烈。

四、立足“大公益”惠民生

把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风向标,努力服务城市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一是党政机关“便民”。市、县两级建立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志愿者服务站、各类专业志愿者服务队,33588名机关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总结推广鲤城党员志愿服务实时管理系统等经验做法。二是工商企业“助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参与社会应急突发事件和城市大型社会活动。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注册志愿团体1042个,占全市注册志愿团体19%,延伸带动上万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三是民间组织“利民”。民间组织积极组建志愿服务团队,踊跃投身精神文明建设、践行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等工作。所辖各县(市、区)涌现出一批群众喜爱的志愿服务品牌,全市上下形成了各方互动、广泛参与、服务民生大合唱的工作格局。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