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文物成为“热闹”
http://wmf.fjsen.com 2018-02-12 11:33:34 文新 来源:南京文明网

1月22日,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办故宫博物院近现代文物博物馆(暂定名),并在文创馆、故宫讲坛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大量近现代文物,今后将在紫禁城外新建专馆展示。(据新京报报道)

文物是有价值的,更是有生命的。此次故宫博物院与北京东城区政府签署的这项合作协议,正是让文物的人文价值得以实现,让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以再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长久以来,虽然故宫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曾几何时,它在广大普通百姓眼里,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神圣存在。人们去故宫,也只能远远地隔着防护栏、玻璃罩、警示线,去观望深藏在暗屋里的神秘文物。即便看到了,多数人也因不知其前世今生,而仅仅是看看热闹罢了。真正从中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启发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近年来,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故宫可以说率先走在了全国前列。从观念更新到艺术创新,各种新理念、新动作、新产品、新模式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和变化。而这一次的合作,更是可以让那些长期以来在故宫建筑群里很难得到展示的近现代文物可以走出紫禁城红墙,与市民群众见面。这种将故宫文化“社区化”的做法,既能接地气,又能聚人气,使人们能够在近距离接触文物的同时,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中华文化的感悟,真正可以将传统文化“捧在手”“带回家”。

时间已经将我们与历史拉开了距离。今天的人们无法重回历史,也无法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历史上的那些荣辱与沧桑。而文物,作为真正从历史中走来的“物件”,从被命名为“文物”的那天起,就注定带着历史的气息和味道、带着鲜活的灵性和温度。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向后人讲述历史的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我们人为地将文物与普罗大众隔离开,那无疑是割裂了人们连通历史的纽带,文物也就失去了其本该有的价值和意义。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有“心”也要得“法”。保护不是死守,而是在守护中学会活用,让静态的文物动起来,让沉默的古迹开口说话。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文物中读懂历史,才能从古迹中习得文化。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博物馆中的珍宝仅仅是人们眼中的“热闹”,那无疑是传统文化保护过程中的败笔;倘若人们都能了解、认识这些“宝贝”,并能够从中看出“门道”、讲出故事,这说明文物背后的文化资源真正得以挖掘,这样的保护和传承才最具价值、最有意义。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