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闽南文化之脉
http://wmf.fjsen.com 2018-01-03 08:53:29 张辉 来源:东南网

  吴启腾在闽南师范大学。(资料图片) 蔡文原摄

东南网1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67岁的金门人吴启腾,刚刚在漳州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这个因“闽南师范大学史上年纪最大博士生”的身份而走红的“学霸爷爷”,将研究主题指向了文化生态学领域,意在探寻闽南文化的变迁史。

吴启腾对闽南文化情有独钟,源自少年时。当他还是金门渔家子弟时,父辈就常向他提及闽南文化历史。1987年两岸开启交流后,已身为人师的吴启腾频繁带领学生回到祖籍地,探寻闽南文化的发端。

退休离开讲台后,吴启腾心心念念的,便是探索闽南文化的演进史,以及借此推动两岸民间文化的更多交流与互动。因此,才有了年近古稀跨海求学的故事。

闽南文化启蒙

在吴启腾看来,“金门人”不仅仅是身份标签,更带着鲜明的文化属性。“闽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传承闽南文化,也就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当年,吴启腾是渔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理所当然担负起修族谱、盖宗庙时的执笔大任。回望家族历史时,那些两岸一脉相承的姓氏、地名,使吴启腾受到了闽南文化的最初启蒙。

虽是化工专业出身,但在近40年的从教实践中,吴启腾却始终重视在其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金门的不少中药草,来自海峡西岸先民东渡。”他在开展自然探索类课程时,不光要学生从生物学层面认知乡土植物,还引导他们了解背后的那一段段两岸互动的微观史。

多年来对家乡文化的观察了解与体验教学经历,让吴启腾逐渐觉察,闽南文化的演化进程,与环境变迁有着极大关联性。“金门与大陆近在咫尺,在长期的环境变迁中形成了闽南文化、侨乡文化等。”吴启腾试图从这些演变中,提炼出共性因素,以便为今后开展环境营造与改善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他认为金门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注定了它将担负起搭建两岸交流与融合桥梁的作用。这也是吴启腾日后专心研究闽南文化的最大动机。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